做大做强20家校办产业。2004年至2006年培育5家在汽车工业、机电一体化、环保、医药等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或企业集团(详见附件9)。
载体:依托现有的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和180家高校校办企业。
内容:采取分区建园、一校一园或一园多校、一校为主的方式,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龙头,加快大学科技园建设,带动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业科技园、东北林业大学林业生态园、东北农业大学绿色农业园建设。以培育新产品、新技术和科技企业为主,优先吸纳有利于重点发展行业的科技人才和企业入园创业,改革校办企业的管理运行机制。改进科研成果评估体系,推动成果产业化进程,提高转化率。
6.资源型城市(地区)转型科技服务计划。
预期目标:通过高校科技项目扶持,促进7个资源型城市(地区)的产业转型(详见附件10)。
载体:部属和省属12所高校。
内容:发挥我省高校科技优势,以联合研发和转化科技成果为主,实行全面的科技服务和人才支持,共同推进资源型城市(地区)的经济转型。成立高校科技服务委员会。每年至少组织1次相关高校与资源型城市(地区)发展科技服务洽谈会,由牵头高校与服务的城市(地区)共同承办,组织项目对接、信息发布、技术转让等。适时公布高校的可转化科技成果和企业的技术难题与需求信息,做好信息服务。
7.兴农富民服务计划。
预期目标:2004年至2005年全省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00万人次以上;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5万人次(详见附件11);推广实用技术项目60项次左右。2006年至2010年全省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500万人次以上;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10万人次;推广实用技术项目300项次左右。
载体:重点依托全省82所县级中等职业学校、899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或综合中学,联合县、乡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对农民进行培训。重点依托农科类2所普通高校、8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4所普通中专与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农科院、省畜牧研究所、各地市农科所联合对大豆产业与畜牧业职成教专业师资进行培训(详见附件12)。
内容: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进行以种植业、畜牧业方面的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为内容的短期实用技术培训。为提高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强化养殖业方面的培训,开展加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技能培训,在普通初中引进职教内容,对回乡初、高中毕业生,重点加强“绿色证书”教育和优质高效种植、养殖技术方面的培训。大力推广四大农作物优质高产品种应用技术、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等12大类近60项农业科技致富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