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体:22所本科院校。在“十五”期间首批建设30个省属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将重点实验室扩展到省内部属高校,实行分批、分层次优先建设。
内容:重点建设与我省10大优势产业发展相关度高、基础条件较好、与企业相对接的实验室。侧重应用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充分实行人才共享,优先支持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研发机构及省内大中型企业合作共建的重点实验室。
2.实施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研发中心计划。
预期目标:2004年至2005年重点建成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研发中心。2006年至2010年建设中试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研发中心20个左右。
载体:依托我省高校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一些技术研发能力较强的高校,吸收省内有需求的大中型企业参与建设。以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校企共建研发中心为骨干进行资源整合。
内容:根据我省重点产业、行业和领域发展的需求,单独或与企业共同建立中试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确定科研主攻方向,加大成果研发与转化力度。
3.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重大项目支持计划。
预期目标:每年择优支持直接服务于老工业基地的高校重大科技项目10项左右,到2010年共支持100项左右。
载体:依托高校和企业共建的研发基地,实施重点项目带动。
内容:针对重点产业发展的需求,注重项目的实效性、先导性,注重项目原创性和高技术研发。优先支持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研发机构及省内大中型企业合作研究,优先支持中俄科技合作研究。
4.实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计划。
预期目标:2004年至2005年重点转化和推广20项左右高校高新技术成果。到2010年重点转化和推广100项左右。
载体:从哈尔滨工业大学等20所科研实力较强的高校中精选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针对全省重点发展产业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
内容:通过组织洽谈会、交易会、网上洽谈、科技人员深入企业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推动高校与部门和企业的科技合作、开发和成果转化。根据现有成果的成熟程度,可采取二次开发,扩大生产规模、新产品推广或开发系列产品等转化方式。对转化项目实行高校公开申报,专家评审决策制度,转化项目需与企业签订协议。对入选项目原则上按市场机制运行,同时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
5.大学科技园和高校科技产业发展计划。
预期目标:2004年至2005年建设3个具有示范作用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和2个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省级大学科技园。使其成为高校技术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创新人才聚集和培养基地、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基地、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到2010年重点建设10个服务功能比较健全、管理运行规范、具有一定规模的省级大学科技园(详见附件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