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搞好宣传与培训,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各新闻单位要大力宣传开展优质无公害蔬菜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帮助菜农尽快接受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使城乡居民增强食用无公害蔬菜的健康消费意识,形成全社会认可支持无公害蔬菜的浓厚氛围。
开展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与指导。一是有计划地邀请有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专家来我市讲课,重点对蔬菜技术骨干、科技带头户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二是组织市、区县两级技术骨干对主要蔬菜基地的菜农进行全面技术培训,提高科技素质和科学种菜水平;三是向广大菜农发放技术规程、明白纸、光盘、书籍等技术资料;四是在蔬菜生产关键季节组织开展“专家下乡送科技”活动,实地指导,解决技术难题。
(四)以点带面,示范引导。各区县要选择蔬菜栽培基础条件好、菜农素质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地区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示范点,进行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生产示范。同时要选择销售量大、管理规范的超市建立无公害蔬菜专卖示范点。要及时总结经验,通过定期召开现场观摩会、报告会、总结会、组织参观学习等方式及时推广典型经验,切实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五)搞好社会化服务。要重点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是产前、产中服务。蔬菜部门、农资经营单位等要积极提供种植信息,指导合理确定种植计划,并及时提供优质种苗、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进行无公害技术指导等;二是为菜农提供产后销售服务,包括提供蔬菜需求种类、数量、价格等信息,解决优质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后顾之忧。
(六)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尽快制定出台淄博市无公害蔬菜市场准入的规范性文件,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对所有上市蔬菜进行质量准入管理,杜绝不合格蔬菜进入市场销售。市场或超市管理单位负责对上市的蔬菜进行产品质量检查,市、区县蔬菜检测机构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市场蔬菜抽检,确保质量。积极推行蔬菜产地条码或标签标识制度,标明产地、生产者姓名和生产时间。发现质量不合格的蔬菜产品,要根据标识追究生产者的责任。
(七)生产资料监管制度。强化农业行政执法,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禁止投入品目录,搞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投入品管理,禁止不合格农药、肥料等投入品的销售。建立一定数量的无公害蔬菜投入品专卖店,完善并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有害和残留超标的源头控制。积极推广无公害蔬菜基地“三项管理制度”,确保投入品的使用安全:一是“基地登记管理制度”,对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进行逐一登记备案;二是“农户联保制度”;三是“生产资料使用备案制度”,对农户购买和使用农药的情况登记备案,杜绝超标农药等投入品的使用。
(八)基地认证制度和品牌申报认定制度。按照国家《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1—2001),根据《淄博市放心菜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对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条件的基地,由市蔬菜办会同市质监局联合组织认定,并发放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合格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符合绿色、无公害条件的基地申报国家、省绿色、无公害蔬菜品牌认定。
五、主要技术措施
积极研究推广优质无公害蔬菜生产关键技术,促进蔬菜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建立优质无公害蔬菜配套栽培技术体系。
(一)病虫无公害防治技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搞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优先采用生物、物理和农业防治,配合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实行健身栽培,增强蔬菜自身的抗病能力;积极推广灯光诱杀,色板、色膜驱避、色板诱杀,防虫网隔离,太阳能土壤消毒,高温闷棚防病技术等环保防治技术;推广生物农药为主的生物防治技术。通过以上措施,确保蔬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