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生态效益指标。项目完成后,全市75万亩蔬菜基地全部达到国家无公害蔬菜基地生态环境标准,通过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和无土栽培技术,每年科学利用20万亩土地的作物秸秆。
4.质量指标。按照《无公害蔬菜产品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GB18406.1—2001)规定,重金属、亚硝酸盐、农药残留等含量的控制指标详见表1(附后,下同)。
三、建设内容及任务分解
(一)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建设75万亩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播种面积为110万亩),其中春菜32万亩,越夏菜19万亩,秋菜27万亩,越冬菜32万亩。建设进度为:2005年,在原有15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基础上,新建15万亩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基地总面积达到30万亩;2006年,新建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20万亩,基地总面积达到50万亩;2007年,新建无公害蔬菜基地25万亩,全市75万亩蔬菜基地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各区县任务分解见表2,表3。
(二)无公害蔬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
加快市监测中心、区县检测站、基地(市场、超市、加工企业)速测点三级监控网络体系建设,为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把关。进一步加强淄博市菜篮子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建设,配备检测仪器,完善检测项目。积极推进区县无公害蔬菜检测站建设,每个区县建设检测站1处。在全市20个蔬菜批发市场、30个重点零售集贸市场、40个重点超市、20个加工企业和10个主要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速测点120处。分区县蔬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任务分解和建设进度详见表4、表5。
(三)优质无公害蔬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
建设无公害蔬菜重点批发市场20个,2005年在每个区县建设4处优质无公害蔬菜批发市场,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规模,2006年建设20个优质无公害蔬菜批发市场,2007年,全市所有蔬菜批发市场均建成优质无公害批发市场。重点建设临淄区无公害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和张店南郊无公害蔬菜销地批发市场,逐步使之成为全市无公害蔬菜的信息发布中心、价格指导中心和产品集散中心。建设无公害蔬菜配送站8个,2005年巩固全市已建成的58个无公害蔬菜专卖点,在此基础上,2006年、2007年扩大专卖规模,全面推开。任务分解见表6。
(四)无公害蔬菜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建设淄博市无公害蔬菜信息网络平台,设立基地、监测、配送、专卖、市场等栏目,涵盖全市蔬菜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依托信息网发布无公害蔬菜产业政策、产销衔接、技术标准、认证办法、价格查询、市场检测等信息,扩大淄博蔬菜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分年度建设任务是:
2005年,在区县、基地、市场、龙头企业等设立信息报送点,开通“淄博市无公害蔬菜信息网”;2006年,加强网络建设,提升网络水平,对网站建设和维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网站制作技术和日常维护水平,将其建成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农业网站;2007年,建成高水准、涵盖全市蔬菜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完善的无公害蔬菜信息网络体系。(五)优质无公害蔬菜产业化开发
加快以龙头企业为载体的无公害蔬菜产业化建设。通过产业化运作,将无公害蔬菜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整合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一体化经营,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利益机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各区县要立足本地实际,突出抓好区域内无公害蔬菜产业化重点项目建设。
1.淄川区。依托七河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绿禾食品公司两个龙头企业,带动全市绿色、无公害食用菌产业发展;依托淄河利丰蒜黄产销有限公司,带动“淄河牌”无公害蒜黄基地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