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游开发建设上要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突出重点,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提升旅游产品档次,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增加科技含量,培育旅游精品品牌。
――在旅游产品结构上要实现从“观光型”为主向“观光和度假结合型”转变。在巩固发展观光旅游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康体娱乐、会展商务、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边境旅游等重点旅游产品,积极发展科考科普、探秘探险、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等新兴旅游产品。
――在旅游企业结构上要实现从“散小弱差”向“大而强、小而精”转变。深化旅游企业改革,加大行业整合力度,形成以综合性、区域性集团为龙头,行业性、专业性公司为支撑,网络化、连锁化、特色化企业组织体系。
――在旅游管理方式上要实现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依法治旅转变。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逐步形成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企业自主经营的新型旅游管理体制。
(四)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从现在起至2020年,旅游经济总产出保持平均两位数增长:到2005年,接待海外旅游者达到15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1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60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20亿元,旅游业总收入360亿元。到2010年,接待海外旅游者3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2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75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20亿元;旅游业总收入620亿元,比2003年翻一番。到2020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500亿元,在201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把云南建成旅游经济强省,使云南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胜地和旅游目的地,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旅游集散中心,为全省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提高农民收入作出更大贡献。
二、优化结构,积极推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五)加快旅游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建设一批旅游产品基地,争创一批品位高、特色突出的精品旅游景区,加快培育石林、丽江、大理、西双版纳、香格里拉、腾冲等一批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名牌旅游产品,推出一批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黄金旅游线路。鼓励各地利用资源优势,开发建设服务当地群众和游客的各类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娱乐、乡村旅游等大众旅游产品。
(六)建设一批特色旅游城镇,加快发展农村旅游。积极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最佳旅游城市”,建设一批旅游强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旅游城镇的建设和开发要体现历史文化,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完善旅游城市功能,加快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加大旅游城市的营销力度,培育具有吸引力的城镇旅游产品,有条件的城市公园要逐步实行免费开放。加快农业旅游、乡村旅游的发展,鼓励开展“农家乐”旅游,扩大城乡旅游交流,发挥旅游业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积极作用。
(七)大力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积极挖掘和开发既有民族文化内涵,又有观赏实用价值,便于携带、纪念性强的旅游商品。要加强市场调研,制定旅游商品生产和开发规划,鼓励和指导各种经济成分特别是民营经济从事旅游商品开发、生产和销售。重点扶持一批集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有一定经营规模和市场开拓能力的旅游商品重点企业。各旅游景区景点要积极开发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各旅游目的地要建设一批经营规范、信誉良好的旅游购物场所,带动旅游商品开发、生产和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