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失效]

  缓解资金、土地等瓶颈制约。一是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集约化水平。统筹安排全市用地指标。按轻重缓急制定供地计划,确保重大基础设施和带动力强、技术水平高、效益好的经营性项目用地。盘活、整合存量和闲置土地。用好各区县现有的存量建设用地。鼓励共同开发沿海滩涂、盐碱荒地、仓储用地和闲置厂房。扩大整理土地和围海吹沙造陆规模。积极探索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有效利用。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大力推进节约和集约用地。研究土地价格形成机制,科学制定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研究不同行业土地利用定额标准,提高土地利用投资强度、容积率和产出效益。制定政策,鼓励新上项目向开发园区和小城镇集中,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厂房。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资金供给。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吸引直接投资、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增强企业投资能力、扩大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等途径,筹措资本金。加强银企沟通,推介高水平项目,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资金。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加大企业上市力度,培育一批规模大、资产优、业绩好的上市企业源。加强对上市公司的重组,发挥再融资功能。做大做强天津产权交易中心。落实产业投资公司管理办法,拓宽中小企业和高科技项目的融资渠道。创新信托产品,发展集合信托和基金业务。做好企业发行债券工作。
  抓好投资的组织推动。早安排、早启动,组织好重点项目建设,发挥对全市投资的支撑作用。下力量抓好大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结合“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再筹划一批事关全局和发展后劲的大项目,增强持续增长的能力。
  (五)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速实施开放带动战略
  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一是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把引进外资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结合起来。吸引更多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项目。大力推进服务业、农业、环保等领域的招商引资。鼓励外商并购重组主业突出、有赢利能力的国有企业。选择有收益的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出让股权。鼓励三资企业增资扩产。严格控制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项目的转移。二是创新机制,构建招商引资平台。推行政府推动、中介组织、企业参与的招商模式。完善开发区、保税区、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区县的多层次招商体系。围绕石化、海河开发等板块,做实规划,推介招商。三是继续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对外商投资的服务水平。规范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强对外资投向的引导。四是落实目标责任。对全市81个千万美元以上的在谈大项目,动态跟踪,确保取得成效。完善考核办法,落实激励机制。
  切实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一是扩大高新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品出口。培育名牌出口产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加快国家级软件出口基地建设,争取成为国家级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二是壮大出口主体队伍。新增有出口实绩企业1000家,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出口。搞好对新登记企业的培训和信息服务,增强开拓国际市场能力。三是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以埃及苏伊士经济区等为重点,推进境外工业园建设。进一步引导企业进入国际连锁采购系统。
  加快电子口岸建设。筹建航运服务中心,搭建口岸信息平台,完善口岸电子商务和物流服务,年内实现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外汇、银行监管联网。在京津陆港直通的基础上,力争与周边和腹地主要城市实现口岸直通,开辟进出口“绿色通道”,增强口岸综合服务和辐射带动功能。
  推进区域联合与发展。以建设现代交通体系为突破口,推动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落实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合作成果,实现更宽领域和更深层面的互动合作。做好对中央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的招商工作。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建设。继续扩大与港澳台的经贸合作与交流。搞好粮食、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开发,建立稳定合作机制,推进资源基地建设。
  (六)把握历史性机遇,实现滨海新区更大发展
  认真落实中央领导对滨海新区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魄力把滨海新区建设好、发展好。一是进一步明确定位。立足天津,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构建交通航运优势、科技研发优势、信息服务优势、人才聚集优势,建设好现代化世界加工制造基地和国际物流中心,发挥滨海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二是高起点编制滨海新区发展规划。有效利用土地和海岸线等资源,统筹建设基础设施。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搞好功能区合理分工。依托塘沽城区和开发区商务区、保税区、天津港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开发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依托保税区和海港、空港,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大港区、临港工业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业;依托汉沽区,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和海洋旅游;依托海河下游工业区,重点发展高档钢管、钢材和金属制品,形成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三是抓好大乙烯、大炼油、港口扩建、海水淡化等重大项目。全面启动天津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建设,抓紧重大石化项目与配套公用工程的同步建设,带动下游工业改造和发展。推进港区一体化进程。壮大海洋经济。加快海河下游的规划开发。港口吞吐量达到2.2亿吨,集装箱运量460万标准箱。四是研究促进发展的政策。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争取政策支持。
  做大做强区县经济。按照全市总体规划,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经济和主导产业,壮大区县经济实力,使更多的区县进入生产总值超100亿元、财政收入超20亿元的行列。
  (七)优化环境,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一是规范国有资产监管的组织、法律和产权管理体系。制定我市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国有资产委托监管试行办法。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和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实行公开招聘高级经营者。二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加大控股集团公司的规范改制力度。大力发展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支持大企业集团与国内外战略投资者联合重组。搞好医药、天铁、金耀集团的资产重组,完成钢管股份公司设立,创造上市条件。推进劝业场等商业企业的重组改制,把知名品牌做大。组织好交通、外贸企业的改制工作。
  加快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一是以资本多元化为重点,推进国有中小企业的改革,通过出让股权、兼并出售、增资入股等方式,向社会资本开放。设立中小企业职工托管中心、区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国有资本从中小企业退出和劣势中小企业退出市场创造条件。二是认真落实关于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重点在依法放开市场准入限制、消除生产要素配置障碍、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等方面取得突破。吸引外地有实力的私营企业落户我市。培育壮大我市骨干私营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逐步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三是合理规划布局,充分利用市区老企业的土地资源,建设一批都市型工业小区,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