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促进社区文体娱乐服务业发展。不断改善社区的文体设施条件,根据国务院关于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使用规定,以体育彩票公益金赞助的形式,引导社会资金,建设并完善社区公共体育设施。鼓励、支持社会和个人兴办各种社区群众性体育组织,增强全社会体育意识,提高居民参与率。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培育、发展以社区体育健身娱乐和社区体育竞赛表演为重点的体育市场。
3、促进社区家政服务业发展。鼓励发展家庭保洁、烹饪、保姆、老年人护理等多种类型的社区家政服务,重点扶持一批规模较大的社区家政服务公司。以杭州家政网为载体,依托各城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建立覆盖市内各社区的家政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加强培训,提升家政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使社区家政服务人员的持证上岗率达到95%以上。积极探索建立家政服务综合保险,切实维护消费者和家政服务员双方的合法权益。
4、促进社区物业管理服务业发展。新建住宅区全部实施物业管理,积极探索和推进旧小区物业管理。建立业主与物业企业双向选择的机制,鼓励上规模、上档次的物业管理企业进小区实施物业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物业管理专业人员的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把社区服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完善市、区、街道(镇)、社区四级社区服务组织领导体系。健全市社区服务工作协调机制,及时研究、协调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的重大事宜。各城区、街道(镇)也要建立相应的制度,理顺本辖区内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各司其职,为社区服务提供指导和保障。
(二)完善政策制度。各区、县(市)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本地区社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市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本行业的具体实施计划,在就业岗位开发、困难救助、医疗保健服务、社区服务中心管理、社区呼叫信息化服务、证书管理、中介服务机构培育、资金筹集等方面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及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社区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加快社区设施建设。按照每百户不低于30平方米的标准,其中50%以上社区按照“做大做强”的要求,落实全部社区的配套用房。新建小区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住宅区建设规划。新建住宅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要纳入建筑设计规划,必须与小区开发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社区配套服务用房必须按照标准整体配备,并符合社区开展工作的相关要求。城区90%以上的街道要建立1个多功能社区服务中心、1所老人公寓和1个工疗站。要多渠道整合社区设施资源,对企业原用于退休人员活动且在社区范围内仍在使用的场所,应继续由退休人员作为公共活动场所使用;也可通过相应的补偿转让产权。鼓励企事业单位以及有条件的机关后勤服务设施面向社区居民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