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林业产业化程度低。我省多数龙头企业与广大农户缺乏良性互动机制,利益联结不紧密,产业化链条不完整,加工布局与资源供给未形成有效配置。部分地方对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分析不够准确,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不够重视,对良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和加工、销售缺乏有力的组织与协调,产业发展没有转变为市场行为,主导产业不突出。
3.林业体制改革滞后。我省林业产业的国有成份较重,不少国有森工企业、国有林场思想观念陈旧,体制创新不够,经营机制不活,对产业发展缺乏紧迫感。森林分类经营、资产化管理和有序流转等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严重制约了我省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4.科技贡献率不高。我省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对新技术、新工艺和集成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滞后,对传统产业改造、新型产业开发的带动作用不强。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弱,产品品种单一、档次低、科技含量不高。林业产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尤其是缺乏善经营、懂管理、勇于开拓市场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
(四)有利条件。当前,我省林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决定》和《贯彻意见》为林业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决定》指出:“适应生态建设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推动产业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带动、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贯彻意见》提出:“用新的经济思想和经营理念促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在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上,培育生态经济''双赢''的新型林业产业”,要求积极推进“三个转变”,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创造良好投资环境,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林业产业必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社会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为林业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社会对森林资源的多样化需求日益增长,在短期内林产品供需缺口将呈加大态势。目前木材及林产品已成为我国第二大类进口产品,2003年进口原木、锯材、人造板、纸浆等林产品折合木材约1.3亿立方米。据预测,到2010年,全国木材需求总量3.0-3.5亿立方米,缺口达1亿立方米以上,其中,省内需求总量1000-1200万立方米;全国人造板需求总量4000-5000万立方米,缺口600万立方米,主要为高档次人造板,其中,省内需求总量200-250万立方米;全国纸产品需求总量5000-5500万吨,缺口1000万吨以上。生态旅游、森林食品需求旺盛。入川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1%,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