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基本条件,200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4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3‰以内。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真正把精力放在深化改革、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来,促进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三、200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关键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在发展中搞好调控,在调控中加快发展。在编制“十一五”规划、安排生产力布局、研究重大政策、实施重大项目中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切实把经济工作的重点转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培育壮大工业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0.5∶41.8∶37.7。
  一是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努力保持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好势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491亿元,增长4%,新增粮食播种面积10万公顷,粮食产量达到3356万吨以上。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和免征农牧业税及附加政策,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持力度,鼓励龙头企业发展,抓好一批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着力构建共担风险、共享效益的新机制。加快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抓好紫坪铺等大中型水利工程和农村“六小工程”的建设。加快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稳步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实施好“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着力提高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和劳动力素质。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进程,加大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力度,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带动力。
  二是大力调整工业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工业增加值达到2460亿元,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748亿元,增长13%。加快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积极推进知名品牌战略,通过实施企业重组、产业链的延伸,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水能、矿产等资源优势,加快建设水电、优质钢铁、钒钛新材料、天然气化工、盐化工等产业基地。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推动成都东郊和德阳重大装备制造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研究提出钢铁、焦炭、铁合金等行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促进其产业结构调优、调高、调强。狠抓中小企业发展,在政策措施上加大支持力度,着力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推进技术进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支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力争在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和帮助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国际竞争。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努力增加有效供给,搞好综合协调,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缓解煤电油运紧张局面。坚持市场导向,调整工业产品结构,降低产成品库存,提高产销率。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