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05年经济发展环境和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
2005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态势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圆满完成“十五”计划,夯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的国际国内形势总体上将有利于我省经济保持较快发展。从国际环境看,虽然存在国际石油价格高位运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增强等不利因素,世界经济仍保持增长趋势,国际贸易继续扩大,国际投资依然活跃。从国内环境看,今年国家将继续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坚定不移地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省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省内环境看,也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一是随着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不断深化,各地、各部门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完善政策措施,将进一步推动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二是我省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增长上升期,增长的惯性将推动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三是随着“三个转变”的深入推进,改革力度加大,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将进一步增强。四是随着对内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我省进一步具备了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吸纳国内外资金技术的条件和能力。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经济还是低水平的快速增长,整体经济实力还不强,人均指标还比较低,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还很大,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不少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农业基础仍不稳固,农村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继续保持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二是煤电油运紧张,电煤供需缺口较大,拉闸限电现象比较突出,道路运输趋紧,短期内难以解决紧张问题。三是工业产成品库存增多,产销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应收账款增加。四是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任务十分繁重。五是投资结构还不够合理,投资效益不高,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还有待加强。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长期积累、制约全局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突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较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我们要充分估计到可能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今年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八届四次全会的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进一步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科教兴川战略,加快“三个转变”,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更好地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这一总体要求,要把握好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一是继续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一步消除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引导各方面把经济工作的重点转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二是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推动各项工作,注重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的突破。三是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加强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四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五是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