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旅游局关于重庆市十大旅游精品系列工程规划纲要的通知

  (二)统筹规划,注重旅游资源整合,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科学性、前瞻性为指导,做好旅游线路、结构规划,发展丰富多彩的旅游形态,将“十大旅游精品系列工程”的开发建设内容,纳入“十一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相关规划。通过政府主导,加快我市旅游的统筹发展和资源整合,加强与相关规划衔接。启动珍贵史料、档案的整理工作,切实保护好人文、自然景观资源。挖掘丰富的旅游文化内涵,促进文化与旅游的紧密结合,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形成我市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兼顾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确保旅游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要以航空为先导、公路为主体、水路为重点、铁路为支撑,加快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水陆空衔接协调、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立体旅游交通网络目标,进一步增强重庆旅游的可进入性。加强旅游商品开发和民间文化发掘。以旅游纪念品、传统工艺品和地方土特产为主体,以旅游食品和日用品为补充,重点扶持和建立一批集研发、生产和销售等于一体的旅游商品基地,每年举办一次特色旅游商品设计大赛和展销会,在主要旅游景区和游客集散地规划建设旅游购物场所;发掘、整理和展示地方民间文化遗存,强化景区内的收益策划设计,增加二次消费。完善相应的旅游接待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
  (四)强化旅游整体宣传促销。加强以“十大旅游精品系列工程”为重点的“新重庆、新三峡、新旅游”的宣传促销,大力拓展本地、国内、海外3个市场,积极推出“一日游”、“一地游”、“跨区游”三类产品,把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整体形象宣传和企业主体的赢利性旅游产品推介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重庆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市场认同度。
  (五)加强旅游区域合作。加强我市与周边各省市和市内各区县间的旅游经济区域合作,打破地区封锁、市场分割局面。清理各种形式的关卡壁垒,按照旅游市场需求,积极推进跨区域旅游资源共享、旅游交通贯通、旅游客源互流、旅游产业同兴;全面实施渝鄂、渝川黔旅游经济合作协议,加强跨省旅游经济协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推进跨区域旅游资源和精品线路的联袂开发,强化旅游品牌的联合宣传促销和旅游市场的整顿规范,共建跨区域无障碍旅游区。
  (六)加大政策扶持,推进管理体制创新。按照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发展要求,建立和完善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政策保障体系,要在移民就业、资金投入、信贷融资、土地使用、价格税收、招商引资、创汇奖励、企业减负,以及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旅游消费等方面,出台扶持和促进“十大旅游精品系列工程”开发建设的政策措施。要理顺“十大旅游精品系列工程”中旅游景区(点)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进旅游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离”和旅游景区(点)经营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管理属地化的“三化机制”,加快培育和壮大旅游市场主体。
  (七)积极推进市场化运作,拓展旅游投资和引资渠道。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改善投资与经营环境,鼓励和引进一批国内外有实力的旅游投资企业,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拓宽旅游投资渠道,强化市场融资能力;加大各级政府的导向性投入,整合社会资源,组建重庆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积极争取旅游国债、库区产业发展基金和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以及其他相关资金对旅游的投入。加快开发和建设,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