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2005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13、加强资源能源的开发储备和对制约经济发展“瓶颈”的监测预警。切实转变以初级生产要素的粗放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观念,采取措施鼓励企业、单位降低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将经济发展带来的污染控制在生态环境承载的能力范围之内。有序推进东部水源工程二期和北线引水工程、蓄水扩容工程、供水网络支线工程、东江下矶角梯级(蓄水扩容工程)等的建设,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优化电源结构,增加电力供给,重点建设东部、前湾等燃气电厂,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积极购买西电和港电,适时开展油电改气电,鼓励我市企业在省内外寻求合作建设电厂。认真组织全市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专题调研,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战略储备方案,增强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保护能力。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完善油品、医药及医疗器械、粮食等战略物资储备制度,提高经济抗波动能力。完善经济运行监测网络和预警体系,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特别要安排好电源和电网建设,及早做好迎峰度夏预案,保证供电安全。合理配置海洋资源,促进海洋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14、进一步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进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信息资源,全面实施“数字城市”战略。建立完善以电子口岸、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为重点的信息系统,构建全市统一的综合电子服务平台,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加大对城市信息网络设施投入,扩大宽带网覆盖面。加强数据库建设,提高信息消费水平。加强互联网监管,强化信息网络安全保障。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步伐,积极推进规范化、法制化建设,认真做好深圳卫视在兄弟省、市的落地工作。
  三、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5、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以重心下移、提高效率为着眼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合理划分事权,分清责任,明确市、区、街道的管理范围和权限,理顺相互关系,进一步提高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效率和水平。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办事时限,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效率,重点解决企业登记前置审批、基建投资审批、企业年检、资质资格认定等难点,建立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审批运行机制,真正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积极创新政府行政管理手段,继续推行“网上审批”。充分发挥“深圳市行政许可电子监察系统”的作用,加大对行政审批工作的监督力度。进一步完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政府重大事项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建立健全决策责任制,完善科学决策机制。坚持从严治政、反腐倡廉,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坚决反对奢侈浪费,严厉查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执行效能建设各项制度,继续推行和加强绩效审计,强化效能激励约束机制建设,完善行政监督制约机制。
  16、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产权主体多元化,完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和改组,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对一般竞争性领域的企业加快改制进度,加大资产重组力度;对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的重点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增强核心竞争力。继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探索履行出资人职能的更有效途径,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畅通国有产权流转渠道,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创新和完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继续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选拔任用方式,健全重大失误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收入分配。
  17、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坚持存量调整优化与增量改革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开放经营性和准经营性投资领域,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规范政府投资行为,重点抓好城市交通、水务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带、区镇城市化及社会事业五大领域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增强政府经济调控的有效性。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制定并落实我市2005年投融资体制改革计划。制定深圳市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更好地推动并规范我市境外投资项目的有序开展。加快轨道交通二期建设引入其他投资者的各项工作,积极做好世行贷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做好大鹏所城项目申请世行资金各项工作,推进机场二跑道项目投融资体制改革、垃圾焚烧处理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社会文化事业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
  18、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抓住深圳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的机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继续创新体制,转化机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推进粤剧团股份制改造,深化交响乐团体制改革,启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和文联体制改革,深化报业集团改革,完善广电集团扁平化管理架构,探索对大剧院、音乐厅等公益性场馆运营权的公开招标。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实现从“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从管理政府文化服务机构为主向管理全社会文化为主、从行政手段管理为主向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为主的转变。深化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产业和捐助文化事业。
  19、深化各项配套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保险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困难群众无饥寒。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生产要素按照贡献及市场规律参与分配办法。推进职务消费的货币化改革,继续进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调研和方案制订工作。启动建立公务员廉政公积金试点工作。继续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适度放开医疗市场,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尽快建立健全社会危机预警机制、快速反应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抓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加强减灾、防灾工作,全面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鼓励、规范和引导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加快发展,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在各个方面的积极作用。理顺外来人口管理体制,建立人口长效管理机制。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健全产品质量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引导和培育力度,转变股份合作公司的经济增长方式。继续推进政府资助类基金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财政性资助金的引导和放大效应,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