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畜禽和种蛋应来源于有《许可证》的种畜禽场;
(二)经营场所和孵坊应符合动物防疫要求,并有相应的防疫设施和制度;
(三)经营者应具有必要的畜牧兽医专业知识;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条 单纯从事种畜禽经营和种蛋孵化的《许可证》有效期为2年。其他《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满需延续许可证的,种畜禽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应当在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所在地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在有效期满前作出是否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第四章 生产与经营
第二十一条 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许可证》规定的品种(品系)、代别、利用年限、有效期、生产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十二条 出场的种畜禽必须符合品种标准,并附有种畜禽质量鉴定员签署的《种畜禽合格证》、《种畜系谱》和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第二十三条 销售种畜禽,禁止下列行为:
(一)以其他品种冒充所销售品种的;
(二)以低代次冒充高代次的;
(三)以商品畜禽冒充种畜禽的;
(四)未附具《种畜禽合格证》、《种畜系谱》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
(五)销售不符合种用标准的;
(六)销售未经审定或未经批准进口的;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性行为。
第二十四条 开展配种或人工授精业务的种公畜,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来源于一级以上良种繁育场,质量达到二级以上标准,有《种畜禽合格证》;
(二)无一、二类疫病以及其他有碍配种质量的疾病。
第二十五条 跨县域引进种畜禽,必须事先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办理动物检疫手续,凭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运输。
引种单位在引进种畜禽后,应当按照动物防疫规定在单独的场所进行隔离观察,经隔离监测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
种畜禽场发生重大动物疫病的,在疫病扑灭后12个月内,种畜禽场经营者不得出售种畜禽,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从该场引进种畜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