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抓政策落实。各级农业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积极配合财政、税务等部门狠抓优农扶农政策的落实,为增产增收提供政策支撑。认真贯彻《
农村土地承包法》,依法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继续完善农村税费改革配套措施。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机制,坚持涉农收费价格“公示制”、农村及农村中小学订阅报刊“限额制”、农村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和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完善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完善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三)抓重点地区。继续按照“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组织实施“332增粮增收工程”,即抓好30个水稻大县、30个玉米(苕、豆)大县、20个马铃薯大县,力争在工程项目县增加粮食面积105万亩,增加粮食产量22.5万吨,分别占全省粮食面积和产量增加总量的70%和75%。做到领导精力向主产区集中,技术力量向主产区摆布,项目资金向主产区倾斜。要把“332”工程与建立无公害、优质农产品基地结合起来,促进粮食优质化、产业化,每个项目县农业部门联系服务1—2家龙头企业,建立订单生产基地800万亩。在民族地区继续组织实施“增粮增收科技示范工程”,以项目为支撑,促进民族地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四)抓科技示范。继续组织实施科技“三百工程”(即在“332”工程县建立水稻、玉米、马铃薯示范片各100万亩),示范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开展主体培训。各级农业部门要以此为“抓手”,组织实施“万名科技人员下乡行动”,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大声势发动、大规模培训、大现场示范,大力提高优良品种和重大实用增产增收技术、省工节本降耗技术的到户率、到田率,实行“五良配套”(良壤、良灌、良种、良法、良制),实现“四个带动”(带动增产增收、带动结构调整、带动加工增值、带动体系搞活)。示范片要严格实行“三统一”,即统一供应良种、统一培训技术、统一技术规格。要求示范区优良品种覆盖率达100%,其中水稻示范片超级稻品种占50%以上;水稻旱育秧达80%以上,杂糯间栽70%以上,平原稻区抛秧60%以上,示范水稻强化栽培100亩以上,带药移栽率达90%以上,以带动全省抓好2000万亩以旱育秧(抛秧)为龙头的水稻高产优质综合配套技术的落实;玉米育苗移栽达100%,地膜覆盖栽培90%以上,以带动全省抓好1000万亩以地膜覆盖栽培为龙头的玉米高产优质配套技术的推广;脱毒马铃薯面积占40%以上;病虫害防治面积达到应防面积的95%以上。大力实施“沃土工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覆盖免耕技术,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力争中心示范片的粮食单产比大面积提高10%,每亩增收5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