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

  (2)淮河下游平原生态亚区。以江淮冲积平原为主,地势平坦低洼,湖泊众多,是内陆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为全省重要的农业基地。主要生态问题是:湖滩湿地开发利用过度,湖泊调蓄功能下降,洪涝灾害较为严重;工业、生活污水排放及农业面源污染、水产养殖业污染等造成部分湖区水质恶化。生态保护和建设重点是:限制、调整湖滩生产活动,严格禁止围湖造地,保护和恢复湖泊蓄洪滞涝功能;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加强洪泽湖、高邮湖、宝应湖、邵伯湖及入江水道等重点水域的污染防治;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强水利工程体系建设,提高防洪排涝标准。
  2.长江三角洲平原生态区
  包括扬州市市区、仪征市、江都市新通扬运河以南地区,泰州市市区、姜堰市新通扬运河以南地区、泰兴市、靖江市,南通市除启东市、海安县划入黄淮平原生态区地区及海安、如东、通州、海门四县(市)沿海以外地区,以及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五市。该区分为3个生态亚区。
  (1)沿江平原丘岗生态亚区。以长江冲积平原为主,兼有低山、丘陵、岗地。长江干流水量丰富、水质较好,是江苏重要水源地。主要生态问题是:沿江工业发展迅速,长江水质受到威胁;城市化、工业化发展使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一定破坏;丘陵山地和高沙土地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生态保护和建设重点是:加强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保护,严格控制对城市周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积极推进产业生态化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沿江各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调水水源保护区管理,有效保护水源地;强化开发区建设的环境管理,避免无序开发;认真贯彻省人大常委会《关于限制开山采石的决定》,搞好开山采石区的水土保持,加快生态修复。
  (2)茅山宜溧低山丘陵生态亚区。是江苏森林主要分布区,自然生态系统和景观保存较好。主要生态问题是:工业快速发展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开山采石破坏了部分地区景观,并造成水土流失。生态保护和建设重点是:限制开山采石,积极开展采矿破坏地生态修复;保护和营造山区水源涵养林,保护改良丘陵、草地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严格治理工业污染,加强饮用水源地的保护。
  (3)太湖水网生态亚区。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湖泊众多,河网密集,土壤肥沃,是江苏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主要生态问题是: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珍贵渔业资源遭到破坏,一些风景生态林地与湿地被蚕食。生态保护和建设重点是: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减轻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强化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严格旅游业生态环境管理,保护风景名胜资源;加强湿地保护,禁止填湖造地;全面落实地下水禁采、限采措施,防止发生地质灾害;加强渔业资源繁殖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珍贵渔业资源;提高山区水源涵养能力,防止水土流失。
  3.沿海滩涂与海洋生态区
  包括从赣榆县向南到海门市的各县(市)沿海地区陆地部分、启东市全部陆地部分和我省管辖海域。该区分为2个生态亚区。
  (1)沿海滩涂生态亚区。为滨海平原和滩地,海岸线绵长,生物资源丰富,江苏省已建的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均位于该区。主要生态问题是:沿海滩涂开发利用使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范围缩小;入海排污总量增加,近海水域环境质量下降。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是:协调好环境保护和滩涂开发利用的关系,既科学保护,又合理开发;加强污染防治,控制污染物入海总量;保护建设好沿海生态防护林。
  (2)近海海域生态亚区。大部分是低平的堆积海岸,盐城和南通部分地区岸外分布着大面积的辐射沙脊,沙带外侧至50m等深线处生物繁盛,形成良好的浅海渔场。主要生态问题是:大量污水沿入海河道排入近岸海域,海域环境污染加剧;沿海渔业资源明显衰竭,海洋捕捞产品数量和质量下降。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点是:控制污水向海洋的排放,改善沿海水域环境质量;严格控制海洋渔业过度捕捞,加强海洋渔业资源保护;适当发展近海养殖业;建设一批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
  (二)积极发展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型经济
  树立循环经济理念,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推动“资源—产品—废弃物”的传统增长模式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变,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1.发展生态农业
  结合资源、环境特点,探索适合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要求的生态农业模式,把农业结构调整与增加农民收入、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技术生态化、生产清洁化和产品优质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推进生态农业县建设。以创建生态农业县为抓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生态农业。在抓好已有2个国家级和12个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县的同时,“十五”期间再建设13个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县,抓好国家级江阴生态农业示范县和环太湖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到2010年,全省力争有60%的县建成生态农业县。
  (2)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在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中推行清洁生产,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制定化肥、农药合理使用的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开发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禁止在蔬菜、水果、粮食、茶叶和中药材生产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提倡使用农家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标准制订工作,建设“放心食品”生产基地。到2010年,全省开发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5000万亩。
  (3)推行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畜禽养殖场的选址、布局,要确保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在需特殊保护的区域,划定畜禽禁养区,对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落实关停转迁计划。畜禽养殖要建立符合ISO14000标准的环境管理体系,采取先进工艺处理粪便污水,实现固液分离,建设沼气工程,生产有机肥料。到2010年,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