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奋斗目标。用3至5年时间,基本建成“一带五区”旅游骨干产品体系,即海河旅游观光带、市中心综合旅游区、蓟县山野名胜旅游区、滨海观光度假旅游区、津西南民俗生态旅游区、津西北现代休闲娱乐区。把天津发展成为环渤海地区具有强大辐射力和吸引力的旅游休闲中心城市,成为浓缩近代文化、凝聚现代文明的中国北方滨海旅游名城。全力打造和推出“近代中国看天津”文化旅游品牌。树起“渤海明珠、近代缩影”的崭新旅游形象。
2007年,全市国际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00万人次,旅游创汇8亿美元;国内旅游接待人数达到7000万人次,旅游收入8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例达到5.3%,到2010年突破6%,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服务业的新兴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重要产业。
二、全力打造“近代中国看天津”的文化旅游品牌
4.深化“近代中国看天津”整体概念。天津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在1840年至1949年中国近代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和影响,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交融最突出的城市,造就了中西兼容、古今并蓄的独特城市风貌。海河两岸保存了大量明清风格的建筑,原英、法、意、德、奥、俄等九国“租界”留下了上千座大小洋楼,天津素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天津长期处于近代百年政治风云的潮头、开放变革的前沿,是中国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走向近代化的重要发源地。天津近代历史文化资源具有涵盖面广、体量大、品位高、相对积聚的明显特征。以海河两岸综合改造为契机,深入挖掘近代历史文化底蕴,整合开发近代文化景观,对应“五千年文明看西安”、“一千年文化看北京”,形成“百年中国看天津”的旅游品牌,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有效途径。
5.打造“近代中国看天津”文化旅游主题板块。紧密结合海河综合开发,以风貌建筑、重大历史事件遗址和名人故居为依托,谋划不同主题的文化旅游板块系列,形成“近代中国看天津”的坚实载体。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实施“近代中国看天津”三年整合开发规划。规划建设反映近代天津政治、经济、金融、文化、建筑、国际交往等历史脉络的12个文化旅游主题板块,即:大沽烟云——塘沽区海河入海口观光带、小站练兵——津南区小站练兵园观光区、洋务溯源——河东区直沽文化观光区、莱茵小城——河西区奉化道德式风情区、欧陆风韵——和平区五大道英式风情区、东方巴黎——和平区中心花园法式风情区、金融名街——和平区解放北路金融街、意奥风情——河北区意式和奥式风情区、扶桑市井——和平区鞍山道日式风情街、老城津韵——南开区老城民俗风情区、津卫摇篮——红桥区三岔河口观光区、杨柳古镇——西青区杨柳青古镇风情区。到2007年底,基本建成标志性旅游景点,迎接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促进天津旅游业迅速发展。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