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环境污染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

  (一)建设目标。
  基本建成全省环境质量自动监控网络以及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全面提高环境监控能力和水平。
  (二)工作内容。
  1.加快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并实现省级联网,其中2005年底前建成25个水质自动监测站。
  2.加快建成空气自动监测站,并实现省级联网,其中2005年底前建成24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
  3.各污水处理厂总排放口按要求建设在线监测装置,并实现省级联网。
  4.对省级重点污染源(包括水、气)实行在线监测,并实行省级联网。
  七、组织实施
  (一)环境污染整治实行地方政府首长负责制,按照分级负责的要求,进一步分解落实整治工作的任务和责任。2004年底前,各地要根据本行动方案,制定具体的环境污染整治实施方案,并对省级重点环境污染整治企业开展整治。省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确定的工作职责(另行下发),加强协调,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对省政府确定的环境污染整治工作任务,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细化,提出具体可操作的意见,并指导和督促各地贯彻执行。
  (二)加强依法行政,强化监督检查,对违反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要严肃查处。各地要定期组织有关部门、新闻单位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专项检查,检查情况要及时通报,检查发现的严重环境违法行为要予以曝光,并根据《浙江省环境违法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三)加强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监控,定期发布环境信息。其中八大水系和钱塘江、瓯江跨市行政区域水体交界断面水质以及各市城区的空气质量由省环保局在省级主要媒体向社会公布。省级环境保护监管区整治进度、重点污染源整治达标情况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标情况由当地环保部门进行通报或公示。
  (四)加强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污染整治工作重要意义的宣传,营造环境污染整治的氛围。各地要结合每年的“世界环境日”,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努力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
  (五)制定环境污染整治目标考核办法,省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分年度对各市环境污染整治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将与干部政绩考核挂钩,与省级财政转移支付挂钩。

  附件1

浙江省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重点及责任分解表




┌──┬─────────┬──────────┬───────────────────────┬─────────┬────────┬─────┐
│序号│   工作任务   │     目标    │        主要工作内容          │  责任单位   │  协办单位  │ 完成时间 │
├──┼─────────┼──────────┼───────────────────────┼─────────┼────────┼─────┤
│一 │水环境整治    │          │                       │         │        │     │
├──┼─────────┼──────────┼───────────────────────┼─────────┼────────┼─────┤
│1  │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八大水系、主要湖库、│建立跨县级行政区主要河流交接断面水质管理制度。│省环保局     │各市政府、省各有│2004—2007│
│  │         │河网等水体环境功能区│                       │         │关部门     │     │
│  │         │水质达标率达到60%以├───────────────────────┼─────────┼────────┼─────┤
│  │         │上;地表水交接断面水│组织实施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嘉兴、湖州、杭州市│省各有关部门  │2004—2007│
│  │         │质达标率达到60%以上│                       │政府       │        │     │
│  │         │,其中钱塘江流域达到├───────────────────────┼─────────┼────────┼─────┤
│  │         │70%以上。     │组织实施钱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杭州、金华、衢州、│省各有关部门  │2004—2007│
│  │         │          │                       │绍兴市政府    │        │     │
│  │         │          ├───────────────────────┼─────────┼────────┼─────┤
│  │         │          │编制瓯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    │温州、丽水市政府 │省各有关部门  │2004—2007│
│  │         │          ├───────────────────────┼─────────┼────────┼─────┤
│  │         │          │编制甬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    │宁波市政府    │省各有关部门  │2004—2007│
│  │         │          ├───────────────────────┼─────────┼────────┼─────┤
│  │         │          │编制飞云江和鳌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并组织   │温州市政府    │省各有关部门  │2004—2007│
│  │         │          │实施。                    │         │        │     │
│  │         │          ├───────────────────────┼─────────┼────────┼─────┤
│  │         │          │编制曹娥江流域和鉴湖水系水污染防治规划并组织实│绍兴市政府    │省各有关部门  │2004—2007│
│  │         │          │施。                     │         │        │     │
│  │         │          ├───────────────────────┼─────────┼────────┼─────┤
│  │         │          │组织实施《金华江流域“碧水行动”计划》。   │金华市政府    │省各有关部门  │2004—2007│
│  │         │          ├───────────────────────┼─────────┼────────┼─────┤
│  │         │          │编制椒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组织实施椒江流域和│台州市政府    │省各有关部门  │2004—2007│
│  │         │          │温黄平原河网水污染防治规划。         │         │        │     │
├──┼─────────┼──────────┼───────────────────────┼─────────┼────────┼─────┤
│2  │饮用水源保护   │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制定市域范围内城乡一体化给排水计划。     │各市政府     │省建设厅    │2004—2005│
│  │         │水质达标率达到85%以├───────────────────────┼─────────┼────────┼─────┤
│  │         │上。        │所有中心镇完成合格(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工作│各市政府     │省环保局、省建设│2004—2007│
│  │         │          │。                      │         │厅、省卫生厅、省│     │
│  │         │          │                       │         │水利厅     │     │
├──┼─────────┼──────────┼───────────────────────┼─────────┼────────┼─────┤
│二 │工业污染整治   │          │                       │         │        │     │
├──┼─────────┼──────────┼───────────────────────┼─────────┼────────┼─────┤
│1  │水污染防治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不│取缔“十五小”、“新五小”企业,淘汰列入原国家│各市、县(市、区)政│省发改委、省经贸│     │
│  │         │低于90%。     │经贸委发布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府        │委、省工商局、省│2004—2007│
│  │         │          │录(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的项目。     │         │环保局     │     │
│  │         │          ├───────────────────────┼─────────┼────────┼─────┤
│  │         │          │对超标排污企业下达限期治理任务,督促企业在2005│各市、县(市、区)政│省环保局、省发改│2004—2005│
│  │         │          │年底前实现达标排放。对不能按期完成治理任务的企│府        │委、省经贸委、省│     │
│  │         │          │业,责令其停业、关闭。            │         │工商局     │     │
│  │         │          ├───────────────────────┼─────────┼────────┼─────┤
│  │         │          │污水排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企业建设污水预处理│各市、县(市、区)政│省环保局、省建设│2004—2005│
│  │         │          │装置,排放废水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府        │厅、省经贸委  │     │
│  │         │          ├───────────────────────┼─────────┼────────┼─────┤
│  │         │          │规范工业企业排污口设置,完善清污分流。    │各市、县(市、区)政│省环保局、省经贸│2004—2007│
│  │         │          │                       │府        │委       │     │
│  │         │          ├───────────────────────┼─────────┼────────┼─────┤
│  │         │          │加强钱塘江流域氨氮污染防治工作。       │杭州、金华、衢州、│省环保局、省发改│2004—2007│
│  │         │          │钱塘江氨氮排放重点污染源2005年6月底前实现达标 │绍兴市政府    │委、省经贸委、省│     │
│  │         │          │排放。                    │         │工商局、省科技厅│     │
├──┼─────────┼──────────┼───────────────────────┼─────────┼────────┼─────┤
│2  │大气污染防治   │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不│加快大中型火电厂脱硫进度,新建和在建的燃煤、燃│各大中型火电厂、省│省发改委、省经贸│2004—2007│
│  │         │低于90%。     │油电厂同步配套建设脱硫设施。大中型火电厂脱硫机│能源集团公司   │委、省环保局  │     │
│  │         │          │组在总装机容量中的比例达到50%以上。     │         │        │     │
│  │         │          ├───────────────────────┼─────────┼────────┼─────┤
│  │         │          │对35吨以上燃煤锅炉实施脱硫工程,其脱硫率在50%│各市、县(市、区)政│省发改委、省经贸│2004—2007│
│  │         │          │以上。                    │府        │委、省环保局  │     │
│  │         │          ├───────────────────────┼─────────┼────────┼─────┤
│  │         │          │开展工业废气达标治理工作。          │各市、县(市、区)政│省环保局、省经贸│2004—2007│
│  │         │          │                       │府        │委       │     │
│  │         │          ├───────────────────────┼─────────┼────────┼─────┤
│  │         │          │淘汰所有水泥机立窑。             │各市、县(市、区)政│省经贸委    │2004—2007│
│  │         │          │                       │府        │        │     │
├──┼─────────┼──────────┼───────────────────────┼─────────┼────────┼─────┤
│3  │重点污染区域、行业│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管理│各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制定整治工作计划,  │各有关市、县(市、 │省环保局、省经贸│2004—2007│
│  │、企业的污染治理 │区域三年“摘帽”。 │加大污染整治力度。              │区)政府      │委       │     │
│  │         │          ├───────────────────────┼─────────┼────────┼─────┤
│  │         │          │加强化工、医药、制革、印染、味精、水泥、冶炼和│各市、县(市、区)政│省环保局、省经贸│2004—2007│
│  │         │          │造纸等重点行业的污染治理。          │府        │委       │     │
│  │         │          ├───────────────────────┼─────────┼────────┼─────┤
│  │         │          │加大对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管理企业的监管力度。  │各市、县(市、区)政│省环保局、省监察│2004—2007│
│  │         │          │                       │府        │厅       │     │
├──┼─────────┼──────────┼───────────────────────┼─────────┼────────┼─────┤
│4  │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杭州、温州、湖州、金华、台州和衢州建成危险废物│各有关市政府   │省环保局、省发改│2004—2007│
│  │治        │率不低于80%,无危险│无害化区域处置中心。             │         │委、省经贸委  │     │
│  │         │废物排放。     ├───────────────────────┼─────────┼────────┼─────┤
│  │         │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 │各市、县(市、区)政│省发改委、省经贸│2004—2007│
│  │         │          │                       │府        │委、省环保局  │     │
├──┼─────────┼──────────┼───────────────────────┼─────────┼────────┼─────┤
│5  │推行清洁生产   │50%以上的重点污染企│对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超总量排放、或排放有毒有害物│各市、县(市、区)政│省经贸委、省环保│2004—2007│
│  │         │业实施清洁生产。  │质的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府        │局       │     │
│  │         │          ├───────────────────────┼─────────┼────────┼─────┤
│  │         │          │加强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           │各市、县(市、区)政│省经贸委、省科技│2004—2007│
│  │         │          │                       │府        │厅、省环保局  │     │
├──┼─────────┼──────────┼───────────────────────┼─────────┼────────┼─────┤
│6  │加强工业园区污染防│省级经济开发区配套建│加快省级经济开发区废水、废气、固体废物集中处置│各市、县(市、区)政│省发改委、省环保│2004—2007│
│  │治        │成污染防治设施。  │设施建设。                  │府        │局       │     │
│  │         │          ├───────────────────────┼─────────┼────────┼─────┤
│  │         │          │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          │各市、县(市、区)政│省环保局    │2004—2007│
│  │         │          │                       │府        │        │     │
├──┼─────────┼──────────┼───────────────────────┼─────────┼────────┼─────┤
│7  │切实整改省人大环保│基本解决突出的环境污│制定整改的工作方案,加强督查,确保省人大环保执│各有关市、县(市、 │省各有关部门  │2004—2007│
│  │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染问题。      │法检查中发现的35个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区)政府      │        │     │
│  │题        │          │                       │         │        │     │
├──┼─────────┼──────────┼───────────────────────┼─────────┼────────┼─────┤
│三 │城镇环境污染整治 │          │                       │         │        │     │
├──┼─────────┼──────────┼───────────────────────┼─────────┼────────┼─────┤
│1  │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处│全面建成县以上城市生│建德市、桐庐县、淳安县、镇海区、余姚市、象山县│各有关市、县(市、 │省建设厅、省发改│2004—2007│
│  │理没施建设    │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宁海县、瑞安市、乐清市、文成县、永嘉县、苍南│区)政府      │委、省财政厅、省│     │
│  │         │配套工程,全省设市城│县、泰顺县、洞头县、嵊州市、新昌县、东阳市、永│         │国土资源厅   │     │
│  │         │市污水处理率达到58%│康市、兰溪市、浦江县、武义县、磐安县、江山市、│         │        │     │
│  │         │以上。       │常山县、龙游县、开化县、临海市、仙居县、天台县│         │        │     │
│  │         │          │、三门县、岱山县、嵊泗县、龙泉市、青田县、缙云│         │        │     │
│  │         │          │县、遂昌县、松阳县、景宁县、庆元县、云和县建成│         │        │     │
│  │         │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工程。        │         │        │     │
│  │         │          ├───────────────────────┼─────────┼────────┼─────┤
│  │         │          │建成已列入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的乡镇│各有关市、县(市、 │省建设厅、省发改│2004—2007│
│  │         │          │污水处理厂。                 │区)政府      │委、省环保局  │     │
│  │         │          ├───────────────────────┼─────────┼────────┼─────┤
│  │         │          │各市、县(市、区)制定分年度截污纳管计划,加快污│各有关市、县(市、 │省建设厅、省发改│2004—2007│
│  │         │          │水处理厂配套污水管网建设。          │区)政府      │委       │     │
├──┼─────────┼──────────┼───────────────────────┼─────────┼────────┼─────┤
│2  │强化城市污水处理厂│各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继续实施污水处理厂联合监督监测制度。     │省环保局     │各市、县(市、区)│2004—2007│
│  │运行监督管理   │达标率达到80%。  │                       │         │环保局     │     │
│  │         │          ├───────────────────────┼─────────┼────────┼─────┤
│  │         │          │对不能稳定达到GB18918—2002标准要求排放    │各有关市、县(市、 │省建设厅、省发改│2004—2007│
│  │         │          │废水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全面达标改造。      │区)政府      │委、省环保局  │     │
│  │         │          ├───────────────────────┼─────────┼────────┼─────┤
│  │         │          │加强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控制和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各有关市、县(市、 │省建设厅、省发改│2004—2007│
│  │         │          │,控制工业废水进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比例,确│区)政府      │委、省环保局  │     │
│  │         │          │保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        │         │        │     │
├──┼─────────┼──────────┼───────────────────────┼─────────┼────────┼─────┤
│3  │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全│制定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安全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各有关市、县(市、 │省建设厅、省发改│2004—2007│
│  │治        │部得到安全处置。  │                       │区)政府      │委、省环保局  │     │
│  │         │          ├───────────────────────┼─────────┼────────┼─────┤
│  │         │          │组织开展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技术攻关并│省科技厅     │各市、县(市、区)│2004—2005│
│  │         │          │推广。                    │         │政府      │     │
│  │         ├──────────┼───────────────────────┼─────────┼────────┼─────┤
│  │         │县级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制定城乡统筹的生活垃圾处置规划并组织实施。  │各市、县(市、区)政│省建设厅、省发改│2004—2005│
│  │         │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2%│                       │府        │委、省环保局  │     │
│  │         │。         ├───────────────────────┼─────────┼────────┼─────┤
│  │         │          │对现有的城乡生活垃圾填埋场实施无害化改造。  │各市、县(市、区)政│省建设厅    │2004—2007│
│  │         │          │                       │府        │        │     │
│  │         │          ├───────────────────────┼─────────┼────────┼─────┤
│  │         │          │健全城乡生活垃圾收集系统,逐步推广使用密闭式的│各市、县(市、区)政│省建设厅    │2004—2007│
│  │         │          │垃圾收集、中转设施。             │府        │        │     │
│  │         ├──────────┼───────────────────────┼─────────┼────────┼─────┤
│  │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并投运,健全医疗废物收│各市、县(市、区)政│省卫生厅、省环保│2004—2007│
│  │         │到90%。      │集系统。                   │府        │局、省建设厅  │     │
├──┼─────────┼──────────┼───────────────────────┼─────────┼────────┼─────┤
│4  │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继续巩固扩大城市“烟│优化能源结构,有条件的地区加快天然气供气步伐;│各市、县(市、区)政│省环保局、省发改│2004—2007│
│  │合整治      │尘控制区”、“噪声达│县以上城市建成区都要划定“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污染│府        │委、省经贸委  │     │
│  │         │标区”、“禁燃区”建│燃料区”。                  │         │        │     │
│  │         │设成果,确保城市大气├───────────────────────┼─────────┼────────┼─────┤
│  │         │、声环境质量按功能区│加强建筑施工工地和建筑物料运输管理,有效控制城│各市、县(市、区)政│省建设厅、省环保│2004—2007│
│  │         │分别达到国家环境质量│市建筑施工扬尘污染。             │府        │局       │     │
│  │         │标准。       ├───────────────────────┼─────────┼────────┼─────┤
│  │         │          │加强餐饮业油烟污染控制。           │各市、县(市、区)政│省环保局、省工商│2004—2007│
│  │         │          │                       │府        │局、省建设厅  │     │
│  │         │          ├───────────────────────┼─────────┼────────┼─────┤
│  │         │          │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           │各市、县(市、区)政│省公安厅、省环保│2004—2007│
│  │         │          │                       │府        │局       │     │
│  │         │          ├───────────────────────┼─────────┼────────┼─────┤
│  │         │          │加强城市噪声污染防治,提高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各市、县(市、区) │省环保局、省公安│2004—2007│
│  │         │          │                       │政府       │厅、省建设厅  │     │
├──┼─────────┼──────────┼───────────────────────┼─────────┼────────┼─────┤
│四 │农业农村污染整治 │          │                       │         │        │     │
├──┼─────────┼──────────┼───────────────────────┼─────────┼────────┼─────┤
│1  │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整│通过生态化养殖,大力│基本完成“禁养区”内规模化养殖场的关停转迁。 │各市、县(市、区)政│省农业厅    │2005   │
│  │治        │开展畜禽污染整治,使│                       │府        │        │     │
│  │         │畜禽养殖业污染得到有├───────────────────────┼─────────┼────────┼─────┤
│  │         │效控制。      │实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并积极推广,规模化│各有关市、县(市、 │省农业厅、省环保│2004—2007│
│  │         │          │畜禽养殖场污染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   │区)政府      │局       │     │
│  │         │          │                       │         │        │     │
│  │         │          ├───────────────────────┼─────────┼────────┼─────┤
│  │         │          │推行生态型水产养殖模式,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各有关市、县(市、 │省海洋与渔业局 │2004—2007│
│  │         │          │                       │区)政府      │        │     │
│  │         ├──────────┼───────────────────────┼─────────┼────────┼─────┤
│  │         │通过减量、增效,使化│大力扶持和推广使用有机肥、平衡施肥和农作物专用│各有关市、县(市、 │省农业厅    │2004—2007│
│  │         │肥、农药污染基本控制│肥,面积达到1000万亩以上。          │区)政府      │        │     │
│  │         │。         │杭嘉湖平原地区农田化肥施用量削减15%左右。  │         │        │     │
├──┼─────────┼──────────┼───────────────────────┼─────────┼────────┼─────┤
│2  │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生态乡镇建设取得明显│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调整乡镇工业布局; │各市、县(市、区)政│省建设厅、省国土│2004—2007│
│  │治力度      │成效,村镇人居环境明│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  │府        │资源厅、省农办、│     │
│  │         │显改善。      │                       │         │省农业厅    │     │
│  │         │          ├───────────────────────┼─────────┼────────┼─────┤
│  │         │          │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工程。    │各市、县(市、区)政│省农办     │2004—2007│
│  │         │          │                       │府        │        │     │
│  │         │          ├───────────────────────┼─────────┼────────┼─────┤
│  │         │          │根据省生态办[2004]9号文件要求完成省级生态乡镇 │各市、县(市、区)政│省环保局    │2004—2007│
│  │         │          │和县级以上生态村建设。            │府        │        │     │
│  │         │          ├───────────────────────┼─────────┼────────┼─────┤
│  │         │          │实施“万里清水河道整治”和“千万农民饮用水”工│各市、县(市、区)政│省水利厅    │2004—2007│
│  │         │          │程。                     │府        │        │     │
├──┼─────────┼──────────┼───────────────────────┼─────────┼────────┼─────┤
│五 │环境污染监测能力建│          │                       │         │        │     │
│  │设        │          │                       │         │        │     │
├──┼─────────┼──────────┼───────────────────────┼─────────┼────────┼─────┤
│1  │提高环境质量监测水│建成全省环境质量自动│建成跨县级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并与省│各市、县(市、区)政│省环保局、省财政│2004—2007│
│  │平        │监测网络。     │级联网。                   │府        │厅       │     │
│  │         │          ├───────────────────────┼─────────┼────────┼─────┤
│  │         │          │所有县及县以上城市建成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设施并与│各市、县(市、区)政│省环保局、省财政│2004—2007│
│  │         │          │省级联网。                  │府        │厅       │     │
│  │         ├──────────┼───────────────────────┼─────────┼────────┼─────┤
│  │         │建成全省重点污染源自│建设省级重点污染源(包括废水和废气)在线监测装置│各市、县(市、区)政│省环保局、省财政│2004—2007│
│  │         │动监测网络。    │(废水还应安装等比例采样器)并与省级联网。   │府        │厅       │     │
│  │         │          ├───────────────────────┼─────────┼────────┼─────┤
│  │         │          │各污水处理厂总排放口按要求建设在线监测装置并与│各市、县(市、区)政│省环保局、省财政│2004—2007│
│  │         │          │省级联网。                  │府        │厅       │     │
├──┼─────────┼──────────┼───────────────────────┼─────────┼────────┼─────┤
│2  │提高环境污染应急反│健全辐射污染控制网络│各市环保局增设辐射管理部门和编制;市环境监测站│各市、县(市、区)政│省环保局、省财政│2004—2007│
│  │应能力      │。         │配备辐射监测设备和人员,开展监测活动。    │府        │厅、省编委办  │     │
│  │         ├──────────┼───────────────────────┼─────────┼────────┼─────┤
│  │         │增强环境监察能力和水│各市、县(市、区)环境监察的编制和装备达到国家标│各市、县(市、区) │省编委办、省财政│2004—2007│
│  │         │平。        │准化建设要求。                │政府       │厅、省环保局  │     │
│  │         ├──────────┼───────────────────────┼─────────┼────────┼─────┤
│  │         │增强环境监测能力和水│各市、县(市、区)监测机构的编制和装备达到国家标│各市、县(市、区)政│省编委办、省财政│2004—2007│
│  │         │平。        │准化建设要求。                │府        │厅、省环保局  │     │
└──┴─────────┴──────────┴───────────────────────┴─────────┴────────┴─────┘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