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基准年为2005年,规划期为2005-2010年。结合国家和自治区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和2010年长远规划,利用6年时间,到2010年建成我区主要农产品标准体系。
四、制定规划的目的、意义
(一)目的建立起与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相适应的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改变目前农产品标准制订与应用、初级产品与加工品相互脱节、体系不健全、指导性差的状况,增强农业标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科学性,为自治区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提供有力的标准和技术支撑。
(二)意义
《规划》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是自治区针对国内外主要农产品供求市场出现的阶段性变化,并结合国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而提出的重大部署。《规划》的实施不仅对自治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持自治区农业在国内外市场上以无公害为主要特征的优势地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民收入水平和保持边疆社会政治稳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政治意义。
1.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关系到提高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在短缺型自然经济状况下,农业生产的目标是解决温饱问题,追求的是农产品数量,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大量投入、工业“三废”的不断增加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直接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当前,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建立为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切实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快速发展,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2.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关系到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尤其是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本地优势产业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和指导意义。通过标准体系的建立,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品。通过宣传和培训,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使我区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提高我区农业产业化水平,具有历史意义。农业产业化的专业化生产特征要求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建立是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前提和基础,标准化生产缩短了生产经营的流转时间,使产业化生产各环节效益最大化,这对于促进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