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农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科技行动。以构建农产品安全隐患源头控制的共性关键技术体系与标准化生产体系为重点,加强无公害、绿色与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研究,建立无公害、绿色与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和技术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监测、检测技术体系,开发先进监测技术与设备,推动主要农产品监测、检测网络体系的技术升级,全面提升我省种植业、养殖业、水产业及加工业的农产品安全性;重点扶持一批生产安全农产品的科技企业基地,依托科研院所建设一批安全农产品技术研发中心,形成特色优势明显、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安全农产品产学研体系。
4.农作物良种科技行动。围绕水稻、油菜、蔬菜等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发展,以优质、高产、多抗、高效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其产业化为重点,充分利用丰富的种质资源,大力发展常规育种技术,加强高新技术育种研究,在分子育种、转基因、杂种优势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国内外发明专利和技术标准;加快培育一批优质、安全、营养、高产、专用农作物新品种、新组合,使一批新品种获得保护权;加强良种快繁技术开发,加快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推动良种产业化;大力扶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创新和开发的高科技企业,支持组建育、繁、产、加、销一体化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集团。
5.优质高效畜牧业与渔业科技行动。围绕生猪、家禽、奶牛、兔羊、蜜蜂等畜牧业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加强优良畜禽新品种的选育和开发,加快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强畜禽动物疫病的预测预报、快速诊断、疫苗研制、新型兽药、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研究,降低畜禽死亡率;加强优质饲料、饲草、安全型饲料添加剂技术及其加工设备技术开发,加快饲料工业技术进步;加强畜牧业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与示范,建立健全畜禽健康养殖技术标准,加快建立新型畜牧业规模养殖技术体系;加快畜牧业养殖小区建设和配套防疫、治污体系建设,提高流行性疫病防治和环境保护能力。
围绕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渔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引进和培育名特优水产品新品种(系),加快建立水产品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加强海淡水养殖技术、海洋捕捞技术与加工技术、滩涂综合开发技术、渔业病害检测与防治技术、健康养殖技术与设备设施、新型饲料技术的研究开发,提升渔业层次;大力发展工厂化生态养殖,加快渔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渔业专业科技园建设,带动全省水产养殖结构的调整。
6.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科技行动。围绕打造生态省、建设“绿色浙江”目标,加强农业污染治理与农林废弃物的无污染利用技术研究,加快建立农业生态技术体系;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的示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滩涂、内陆湿地、河流、湖泊、水库的保护与利用技术研究,积极开展水土流失治理技术、土壤质量监测技术、生态修复技术和农业生态系统研究;加强节水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加速开发一批节水型灌溉技术与设备,科学调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加强优势特色林特主导产业核心技术的攻关,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组织一批研究和转化项目,促进我省林特业的生产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加强林特业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建设一批科技产业示范基地,全面提升林特业的科技水平和产业化水平。
7.农业新材料新装备科技行动。以构建农用新材料、农业机械、农药新产品、肥料新产品等科技产业链为重点,在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成果基础上,选择急需关键、共性技术且具有知识产权的项目,组织重大科技攻关,加快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培育和扶持一批科技企业或产业化示范基地,推动我省农业新材料新装备产业发展。
8.农业工程技术科技行动。以构建设施农业、工程装备和材料、产后加工与流通等设施为重点,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成果的基础上,选择急需关键、共性技术组织攻关,加快技术的示范推广。加强工厂化种养殖技术设备的研发,开展工厂化农业生产、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栽培与养殖管理等配套技术研究,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9.农业信息技术科技行动。在完善农技“110”和浙江农网的基础上,研究开发适应我省农业特点的农业信息系统平台,促进市场、资源、技术、生产等信息的共享。研究开发多种形式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建立信息发布制度,提高信息的权威性、及时性、全面性。开发农业信息识别、信息管理等技术,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充分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提高我省农业监测、预报和预警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