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对内对外开放
1、浦东开发开放。继续实施“聚焦张江”战略,推进银行卡产业园和集电港B区、软件园三期、生物医药基地西区等的建设,推进一批研发中心项目和文化科技产业项目落户。发挥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一期功能,加快园区二期建设。
2、外贸出口。扩大高新技术、机电、软件等产品出口。制定科技兴贸项目扶持办法。办好第15届华交会。理顺口岸管理体制,推进“电子口岸”建设,深化“大通关”工程。出台鼓励上海企业加快“走出去”的若干政策措施。推进公平贸易工作,开展国际贸易争端的前瞻性研究。
3、利用外资。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吸引跨国公司生产制造基地、地区总部和研发机构落户。继续引进产业关联度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先进制造业项目。扩大现代服务业招商,重点在商贸流通、会展、中介服务、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引进外资。积极推进CEPA框架下的沪港经贸合作。
4、国内合作。深入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召开全市对口支援工作会议,制定2005年上海对口支援云南、三峡工作意见。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开展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的前期研究。组建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办公室。制定《2005年本市参加各地经贸展会活动的工作意见》。
五、城市建设与管理
1、重大工程。编制2005年重大工程建设计划,发布《重大工程形象进度及市政配套计划》。以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长江隧桥工程、轨道交通等为重点,抓好一批新项目的开工和在建项目的推进。做好一批急需项目的前期工作和重大项目的资金平衡、投融资方案。继续推进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
2、城市规划管理。搞好各类规划的编制,重点推进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贯彻落实中心城“双增双减”,加快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加快城市雕塑建设。
3、环保。推进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快第三轮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的编制。
4、交通。修编《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深化交通排堵保畅方案,落实交通排堵保畅措施。推进公交专用道和非机动车道同步建设以及交通枢纽和停车设施建设。加快智能交通建设。
5、能源。完善本市煤炭供应应急预案,深化煤炭储备基地方案。推进石洞口燃机、外高桥电厂三期工程、进口液化天然气(LNG)等能源重大项目前期和建设工作。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