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的通知

  2.加快推进产业链建设,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汽车电子产业链。要发挥我省在汽车电子产业的技术及市场优势,重点推进汽车音响、安全气囊、GPS自动导向仪等产品向嵌入式、软件化、集成化、个性化等方向发展。
  现代中药产业链。要充分发挥我省药材资源及技术优势,推进石柱山参、北五味、辽细辛等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重点实施中药标准品及中药提取物、复方木鸡系列产品、天然新疆雪莲中药材细胞大规模培养等项目。
  IC装备产业链。要依托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沈阳芯源半导体技术公司、沈阳真空所、沈阳仪器仪表院、沈阳47所等企业,抓住国际IC装备产业向中国转移的时机,重点研制薄膜设备、掺杂设备、划片设备、切片设备、光刻设备、薄膜测厚仪等产品。
  数字城市交互平台产业链。要依托沈阳都市通公司等骨干企业,重点建设沈阳数字城市交互平台、专用终端、嵌入式计算机主板等项目及产品。
  光电通信产业链。要依托大连光通信产业园,重点实施光通信设备和光电子器件、消费类电子、光电子材料、光终端设备系统集成与服务等。
  机床数控系统产业链。要重点发展数控系统、数控机床功能部件、高速精密卧式加工中心、高速五面和五轴加工中心、三坐标数控模块(单元)等多坐标、多工位、多刀库的高柔性、多功能及高度自动化产品。
  传感器及智能仪表产业链。要发挥我省在传感器技术及产品上的优势,建设从传感器芯片、变送器到智能总线仪表等微机电系统的微米/纳米制造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及产品的产业链。
  镁制品产业链。要依托我省丰富的菱镁矿资源优势,重点开发生产氧化镁纳米材料、智能镁质耐火材料、人工合成云母等高新技术产品。
  3.实施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突破
  围绕国家确定的高新技术重点发展领域,结合我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技术升级为目标,滚动实施新型平板显示器、复合移动通信系统、数字视听系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通用飞机和新型电池隔膜等50个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争取新增销售收入1000亿元左右。
  4.加强高新区特色建设
  充分发挥高新区的集聚、示范和辐射效应。初步形成以3个国家级高新区为主体、以4个省级高新区为辅助的较为完整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完善产业定位和功能定位,逐步从政策招商转向产业招商,带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全面发展。重点建设沈阳先进制造、数字医疗设备,大连生物与医药、光电通信等具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逐步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产业格局。到2010年,高新技术预期产值1800亿元。
  (五)发展现代农业,壮大农产品加工业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和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基本形成扶龙头、建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发展格局。以七大产业体系为重点,不断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综合效益,切实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出路,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良性互动。到2010年,农产品综合加工率预期达到55%。
  1.构建五大农业产业区
  在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各地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努力发展特色产业。沿海地区要重点发展水产、水果、花卉和畜牧业,建设都市农业,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中部地区要重点发展精品农业;辽东地区要重点发展林果、药材及其加工业;辽西地区要重点发展林草、花卉、畜牧业;北部地区要粮牧并举,形成粮食、畜牧产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围绕五大产业区建设,全省要重点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2.建成沈阳—大连、葫芦岛—铁岭、丹东—大连三条绿色高效农业产业带
  沿着沈大、沈山—沈四、丹大三条主要高速公路干线兴建各具特色的绿色高效农业产业带,其中:沈大产业带重点抓好优质稻米、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以及蔬菜基地和大中型农产品市场建设,使之成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地带;沈山—沈四经济带以蔬菜生产批发、优质水果及干果生产加工、水产品加工、粮食和畜牧业生产为重点,发展森林旅游业、种苗花卉产业;丹大经济带以发展设施型农业、精品农业为重点,使之成为集精品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于一体的高效农业经济带。要在产业带上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尽快把三条产业带建成标准化种养殖示范基地、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农产品出口基地和绿色生态林基地。
  3.建设以七大产业体系为重点的国家重要农产品加工基地
  发挥我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粮食、畜产品、林产品、水产品、水果、蔬菜和特产品等七大系列产品的精深加工。到2010年,七大产业加工收入预期880亿元。
  粮食深加工要以饲料、淀粉、油品、食品为主,提高农产品转化率和产品附加值。到2010年,粮食产业年加工收入预期350亿元。
  畜牧产品要重点搞好肉牛、肉羊、生猪、乳品的综合深加工,形成出口优势。到2010年,畜牧产业年加工收入预期250亿元。
  林产品深加工业要以大连华丰木业、沈阳宏发家具等企业为龙头,面向欧美家具市场搞好加工制作;积极开展以食用菌、中药材等为主的种植、采集和加工。
  水产品加工业要在沿海地区建设一批鱼、贝、虾、蟹、藻类加工企业,抓好10个水产品精品养殖产业开发带,建设20个水产品苗种繁育出口基地。到2010年,水产品产业年加工收入预期100亿元。
  水果加工业要以大连理想食品、营口鲁冰花等企业为龙头,抓好水果保鲜、贮存、果汁加工等深加工环节,促使水果的资源优势提升为产品加工优势。
  蔬菜加工业要面向省内外市场,发展无公害蔬菜、蔬菜保鲜、蔬菜汁加工,培育蔬菜深加工、出口产业。
  特产品加工业重点搞好林蛙、人参、沙棘、山野菜、食用菌等林下资源的深加工与开发利用,做出特色、打出品牌。
  (六)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服务业结构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科技含量高、就业容量大、经济效益好、辐射功能强的服务业体系。到2005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预期达到30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10年,预期达到485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41%;服务业从业人员预期达到950万人,年均增长3%,占全省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达到45%以上。
  1.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现代物流业。要构建沈阳和锦州立足东北、服务全国的物流中心,以及大连立足东北、服务全国、辐射东北亚的现代物流中心。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物流政策体系建设,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建设重点物流园区,建立生活消费品和重点生产资料物流配送网络体系,建成全省口岸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大力推进专业化、社会化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发展10个物流基地、40家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到2010年,全省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预期达到20%。
  信息服务业。要建设以沈阳、大连为枢纽,贯通辽东半岛的宽带信息网络,抓好公众服务信息交互平台建设,搭建数字城市基础平台框架,推进社会信息化。拓展通讯服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和社会信用等网络增值服务,逐步发展网上税务、网上工商等重大业务应用系统,推进电子商务。加强电子政务内外网建设,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安全保护平台,实现党政机关1000个局域网的互联互通。到2010年,全省电话用户数预期达到3000万户,互联网用户数预期达到580万户,使我省社会信息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中介服务业。要着力培育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信誉、保障市场公平、促进市场发育、调节市场供求的中介服务体系。重点发展会计、律师、审计咨询、工程咨询、工程保险、质量检测、科技咨询、管理咨询、法律咨询、市场调查、资产评估、社会公证、经纪与代理以及行业协会等各类社会中介服务机构。
  2.积极发展交通运输、商贸、旅游、社区服务等劳动密集型行业
  交通运输业。要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枢纽场站建设,调整和优化运输网络结构和布局。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各种装备的现代化,明显改善交通运输业的技术装备水平。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和鼓励传统的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到2010年,全省货运总量预期达到11亿吨,全省客运总量预期达到9亿人次。
  商贸流通业。要建设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商业中心、区街及名店,增强沈阳五爱市场、海城西柳市场、大连国际车城等市场品牌化经营能力,培育20个辐射全国的大型区域性批发市场,做强大商集团等10个大型商贸企业。完善大宗农产品流通体系,提高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到2010年,连锁超市预期达到12000家,万米以上的大型连锁超市或超大型购物中心预期达到130个,连锁经营年销售额预期达到1600亿元。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