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的通知

  经过全省上下不懈努力,逐步把我省建设成为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明显、对外开放、机制灵活、竞争力强的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和新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到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预期达到11800亿元(按2002年价格),年均增长10%以上;人均GDP预期达到27000元(按现行汇率计算约3250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年均预期增长12%以上,出口总额年均预期增长10.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预期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预期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年均预期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预期达到12500元和55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初步实现辽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
  三、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发展重点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辽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的主要任务。要发挥老优势,增创新优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增强国民经济整体实力。要根据全国战略布局和辽宁实际,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培育现代装备制造业和重要原材料工业两大基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
  (一)充分利用全省现有的港口条件和优势,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整合资源要素,形成枢纽港与其他港口、沿海与内地合作发展的新型关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海空港核心功能,提高城市功能与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区港一体化功能,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把大连建成核心功能突出、港口布局合理、服务体系完善、比较优势明显、对区域经济牵动力强的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
  1.优化港口资源配置,全面加强航运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科学布局、合理分工、突出特色、提升层次、市场运作、股权购并的思路,推进组建辽宁港口集团。按照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原则,加强全省港口、岸线特别是深水岸线资源的有效开发和管理。大连要重点建设超大型口岸设施,发展国际集装箱、能源、原材料运输和中转业务,逐步形成以大连港为干线港,以营口、丹东、锦州等港口为支线港和喂给港的现代化的辽宁集装箱海上运输网络。大连港老港区突出现代航运服务功能,建设现代化的国际邮轮码头、游艇码头和现代服务设施。合理开发利用大窑湾、旅顺双岛湾、瓦房店长兴岛等深水岸线资源,重点建设一批大型集装箱泊位及能源、原材料等专业化深水码头。推进交通一体化建设,形成以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为支撑的集疏运体系。
  2.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加快打造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建设齐全、高效的综合航运服务体系,构筑口岸服务网络和口岸信息网络。构建与国际航运中心功能相适应的市场体系,完善航运中介体系,优化市场环境。提高大连航运交易市场软硬件设施水平,提高市场的服务功能,使之成为东北亚重要的航运业务交易、结算中心和航运信息交流、展示中心。加快发展现代商务、通讯、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海上搜救、船舶服务和旅游、商贸、餐饮等服务产业,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大连中央商务区。
  3.依托港口条件,大力发展临港产业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立足区位、资源优势和现实产业基础,以制造业为基础、石化工业为支柱、高新技术产业为特色,着力构建以大连为中心,包括丹东、营口、锦州、葫芦岛等沿海地区的临港工业带。大力发展集装箱、原油成品油、粮食、果蔬、汽车五大物流业,积极培育、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推进企业物流和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把大连建成集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功能为一体的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
  (二)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建设我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
  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建设沈阳、大连两个装备制造业集聚地,其他各市依据自身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装备类产品和配套产品,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形成全省装备制造业布局优化、协调发展的格局。到2005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预期达到550亿元;到2010年,预期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17%以上,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
  1.加速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汽车工业要加快引导企业联合重组,支持重点企业提高研发和创新能力,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基地。重点发展中高档轿车、轻型客车、大中型客车、载货车、矿用自卸车和专用汽车系列产品,以及车用发动机、车桥、曲轴、安全气囊、变速器等零部件产品。积极推进华晨宝马、E2发动机、沈阳航天三菱二期、一汽大柴引进道依茨柴油机、东风朝柴QD32柴油机、辽宁曙光大中型客车车桥及伊顿差速器、大连创新减震器及飞轮壳等零部件企业的扩建,丹东518厂和本溪曲轴厂的曲轴改造,锦恒安全气囊产业化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实施。到2010年,汽车生产能力预期达到127万辆,其中轿车45万辆,车用发动机生产能力预期达到175万台。
  船舶工业要以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船舶生产基地为目标,重点发展超大型油轮、大型多功能化学品船、超大型集装箱船、大型滚装船等高附加值船舶和海上作业平台。支持大连造船重工、大连新船重工和渤海船舶重工三大船厂加快发展,建造大型船坞,增强国际竞争力。支持大连中远集团建造30万吨超大型油船修船船坞、大连海洋渔业公司建造万吨级船坞及修船码头,培育壮大修船业。加快发展船用辅机等船舶配套制造业,通过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广泛吸纳日本、韩国及欧洲等国际知名船舶配套企业向辽宁转移,加快营口船舶配套工业园区及大连、葫芦岛等船舶配套工业体系的建设。到2010年,造船能力预期达到650万吨,居全国前两位。
  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要重点发展时速200公里以上客车动车组、重载货运交流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及柴油机、电气化铁路所需专用配套器材,加快大连机车车辆公司大功率内燃机车开发研制项目、沈阳机车车辆公司铁路提速货车改造及制造基地项目、沈阳北恒铜业公司高速铁路重大装备器材产业化项目的实施,满足高速铁路电气化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需求。保持内燃机车产量全国第一的位置,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
  航空工业要重点发展新一代航空飞行器、航空发动机及核心部件,开发和制造通用飞机,积极发展航空零部件转包生产,适时发展支线客机。充分发挥沈飞、黎明等航空企业的优势,在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快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2.大力发展基础设备与成套装备制造业,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和成套水平
  机床行业要支持沈阳机床厂和大连机床厂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高速数控车床、数控铣镗床、高速立式加工中心、龙门五面体加工中心、多轴联动加工中心、车铣中心和柔性自动线、柔性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系统等数控技术集成产品,促进开发式数控系统、伺服驱动系统和伺服电机等功能部件产业化。到2010年,全省数控机床生产能力预期达到20000台,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通用机械行业要围绕国内大型工程,重点发展乙烯、聚氯乙烯、合成氨、甲醇、尿素等大型石化离心压缩机组和往复式压缩机、配套化工流程泵、阀门等产品,以及大型发电机组辅机成套设备、超临界机组用泵、风机、核电用泵、制冷设备等。主导产品的技术水平要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电工电器行业要重点发展输变电成套设备和燃气轮机。支持沈变集团、沈阳高压开关、抚顺华泰电瓷等企业,在提高500千伏级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质量的基础上,研制开发750千伏级、1000千伏级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和直流输电成套设备,实现交直流输变电设备同步发展,功能部件专业化配套,建成国内输变电设备的科研生产基地。鼓励黎明公司和六?六所研制新型高效燃气轮机,实现燃气轮机产业化。
  重型矿山设备行业要支持沈阳重型、沈阳矿山、大连重工、鞍钢机总等企业,通过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开发国家急需的大型冶金成套设备、矿山成套设备、大型水泥成套设备、起重设备、港口成套设备等。以发展成套主机设备为龙头,带动配套产品的协调发展,形成主辅依存的上下游工业群,满足国家重点工程和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环保设备行业要支持辽宁燃烧工程技术中心、沈阳环科所、丹东北方环保、鞍山机电环保等企业,重点发展城镇污水处理和工业废水治理设备,燃煤电厂脱硫、脱硝设备,汽车尾气净化及污染治理设备,城市垃圾资源化处理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分选、预处理及焚烧设备,环境保护在线监测仪器等设备,建成具有先进技术的国内环保设备研发和制造基地。
  仪器仪表行业要鼓励沈阳仪器仪表研究所、营口冠华、丹东东方测控和鞍山市电子电力公司等企业,重点发展胶印机、传感器、智能化仪表和系统集成的测控仪表以及在线检测等设备,推进丹东东方测控公司智能化非接触式在线检测设备产业化、鞍山市电子电力公司光纤测控系统产业化、朝阳市加华公司光电传感油罐参量检测计量系统等一批项目的实施,加快我省仪器仪表行业发展。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