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足特色,稳步推进农牧区结构调整
1、深化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要正确认识稳定粮食生产与调整农牧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的辩证关系,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优化区域布局,突出特色和优势,注重规模和效益,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推动农产品的优质化、区域化、规模化、专用化生产。大力发展优质青稞产业,加大优质青稞新品种的引进、培育和推广力度,建立优质商品青稞基地,加强优质青稞加工工艺的研发,逐步提高青稞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大力培育农牧业特色产业,加快优质油菜生产基地、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干果经济林及种苗生产基地和藏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做大做强特色农牧业产业。切实抓好质量安全管理,积极引导和帮助农牧民按标准组织生产,科学用肥,安全用药,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抓住国家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有利时机,加快农产品检验检测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发展壮大畜牧产业。按照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大力发展城郊畜牧业,稳定发展草原畜牧业的要求,继续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农区和城镇郊区要坚持农牧结合,利用河谷地带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提高规模化、集约化饲养水平,促进农区畜牧业加快发展。通过小额信贷、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有条件的农区发展养殖小区。牧区要加快推行围栏放牧、轮牧休牧等方式,搞好饲草料基地建设,改良牲畜品种,加快发展白绒山羊、牦牛、藏系绵羊等特色畜牧优势产业,实施建立白绒山羊基地、牦牛集中育肥基地、藏系绵羊、肉羊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发展壮大畜牧产业,使畜牧业产值占农牧业总产值的比例不断提高。抓好牧区草原建设,大力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强化畜禽疫病防治、检验检疫和监控工作,建立突发性动物疫病的快速反应机制。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各种水资源,发展集约化水产养殖和休闲渔业,提高水产品质量和水产业效益。
3、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继续推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促进农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引导乡镇企业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树立现代经营理念,鼓励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乡镇企业技术更新改造,积极鼓励和支持乡镇企业充当龙头企业,不断提高规模、素质和吸纳农牧区富余劳动力的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发展民营经济的有关政策,支持和引导工商资本、民营资本、国外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农牧业和农牧区二、三产业。放手支持农牧民群众自主创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