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系统标准与特点
根据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电子政务建设的要求,制定农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标准,体现出农村信息化的特点。
(一)标准。为保证系统的统一性和可扩展性,根据农村管理工作数据流程,编制规范的系统建设标准,即统一系统平台、统一开发工具语言接口和标准、统一数据规范、统一报表格式、统一模块接口、统一应用界面。
(二)特点。农村管理信息系统在整体设计方面,立足高起步,努力做到:
1.立足创新性。该系统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农村基层政务管理的需求为基础,以村务、镇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符合中央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精神,体现了以信息化带动农村现代化的需要,具有创新性。
2.实现连续性。2003年我市实施了“村村通”工程,为全市所有行政村和乡镇配备了计算机,各区县建立和完善了网络服务平台。依托和利用“村村通”工程建设成果,建设天津市农村管理信息系统,既是“村村通”工程的继续,也是“村村通”工程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需要,使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3.保持先进性。利用网络虚拟技术,将乡镇、村应用平台建在区县。该系统的区县中心平台作为区县政务网的一部分,丰富了政务网的功能。这样,既有利于统一管理、信息共享,也节约投资,提高了效率,加快了系统建设进程。
4.体现实用性。该系统依托公网线路(宽带网、电话网),采用三级平台、四级网络构架组建的为“三农”服务专网,符合天津农村的实际需要,是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大突破。
四、重点工作与实施步骤
整个工程安排已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建设,到2006年年底完成。有农业的区及各县都要制定本地区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并建立系统建设实施领导小组和组织推动机构;在试点工作中对系统软件设计进行完善,为全面推广打下坚实基础;完善市级网络服务平台、区县网络中心平台,保证系统需求;市农委、市信息化办统一制定培训计划,做好培训工作。整个工程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4年底至2005年一季度),为工程试点示范阶段。完善市级服务平台、区县中心平台运行环境;开发天津市农村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并在市、区县两级平台上调试运行;在15个乡镇、200个左右行政村进行试点示范。
第二阶段(2005年二季度至年底),为整体推进阶段。完成100个乡镇、2600个左右行政村系统软件的安装与运行,2005年底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