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互联网新闻、电子出版、信息咨询、电脑动画、电子游戏及基于数字电视的信息内容产业,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专业信息服务提供商。
(二)提高电子政务应用水平
建成全省标准统一、功能完善、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围绕具有时代特征、江苏特色、形式和内容俱佳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功能。基本形成“一站式”、“一线式”、“一门式”政府服务格局,积极推行政府网上采购方式,政府上网工程普及率达到100%,可上网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率达到100%。基本实现各级政府机关文档数字化、办公自动化以及行政管理信息化。整合现有业务网络,已建部门纵向网逐步并转到统一的政务网络平台。
(三)推进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1.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加快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生产自动化、产品智能化、经营管理网络化和商务电子化。推进企业信息化,逐步实现信息及网络技术在产品研发、生产、营销和管理等环节的应用,提高信息化装备、产品和人才的比重。
2.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加大低成本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力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内容建设,建好江苏农业网、江苏农展网和特色农业网。引导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经济组织、农村经纪人利用网络查询信息、开展业务。
3.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加大对电子商务基础性和关键性领域研究开发的支持力度,完善数字认证、在线支付、物流配送等支撑和配套服务体系,构建全省电子商务综合平台,方便企业通过网上交易降低成本,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4.提升城市信息化建设水平。在城市管理的各个领域推广应用信息技术,以地理信息、应急联动指挥及智能交通等为基础,建立城市智能化管理平台,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与水平。认真抓好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试点工作,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5.推进社会服务信息化。坚持以人为本、以需求为导向整合服务资源,以便民利民为目的构建社区信息化服务体系,不断拓展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化应用,让群众真正得到“数字文明”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三、保障措施
(一)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
1.加强法制和标准建设。根据信息化建设需要,适时制定有关法规和规章。依法加强信息市场管理、信息化工程监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加快制定和完善我省信息化建设标准,积极参与制订国际和国家标准,鼓励行业协会、企业制定行业、企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