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大力发展水运及服务业市场。各有关市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深入研究促进水运行业发展的政策,以牵动钢铁、机电、造船、电子仪器仪表等工业及旅游贸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并进一步扩大对外经贸往来的通道。要高度重视水运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在实施“内引外联”工作中,把吸引水运企业落户辽宁纳入招商引资的项目当中,对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果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支持和奖励。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水运业的融资研究力度,不断开发水运贷款项目,为水运企业的发展构建畅通的融资渠道。
六、拓展港口综合服务功能,加快临港经济的发展和区港联动建设
(十五)加快区港联动建设。大连市应进一步发挥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大力推进大连港的区港联动建设。加快区港之间功能的优化完善和资源的重新配置,促进区港装卸、中转、仓储、配送、加工、结算等功能实现科学整合;通过土地出让金返还,支持区港的开发和建设;逐步完善区港的综合物流功能、国际贸易功能、信息发布与交换功能、金融兑换功能等,争取建设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自由贸易区。
提倡和鼓励其他港口城市加强港口与保税区、临港工业区、临港物流园区之间的联系,采取不同形式的区港联动。为满足未来国际贸易和临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我省港口的保税功能提出的需求,支持并鼓励有关市政府积极争取保税区的申请和建设,努力实现区港一体化。
(十六)加快临港经济的发展。制定全省临港经济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指导各沿海城市合理分工与协作,促进临港经济有序快速发展。各沿海市政府要按照全省发展规划,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区临港经济发展规划,发挥比较优势,培育支柱产业。打破行政分割,加强跨区域合作与建设,整合资源,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辽宁临港经济带。加快港口配套设施的建设步伐,提升对临港经济的带动力。各沿海市政府应为临港企业提供便捷的政务服务和商务服务,尽快配套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条件。
调整优化临港产业结构,提高临港经济整体竞争力。从辽宁港口腹地的经济特点和提升临港经济工业化水平出发,加快第二产业发展,带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淘汰一批环境污染大、缺乏产品竞争力、工业化程度低的企业,实现临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有关市政府应集中力量,抓好重点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的建设,充分整合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与开发区、保税区、港区之间的资源,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带动产业要素的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