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推动港口公路、铁路集疏运体系的规划和建设。沿海各市政府要根据港口当前和未来的吞吐量水平,在港口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推动集疏运体系的规划和建设工作,积极协调铁路、公路等部门加快港口集疏运通道建设,以满足全省港口发展的需要。
加快公路路网和疏港公路建设。形成以“一网、二环、六射、六大通道”为框架,基本实现全省县(区)半小时上高速公路、村村通油路较为现代化的公路网络。实现东北三省入关出海通道全部高速化,商品流通加快并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
加快港口铁路集疏运建设。沿海各市政府应积极协调和推动相关铁路工程的建设和完成,一是尽快启动铁路东部通道和哈大客运专线的工程建设,实现东北腹地的贯通和直接出海;二是加快金窑、沙鲅和沈丹等铁路复线建设及电气化改造的进程,使之充分满足港口的集疏运需求;三是推进高桥站和丹东站等铁路站的扩容改造,提高编组能力和通过效率。
(十一)进一步优化口岸通关环境。优化通关环境和服务环境,提高通关效率。口岸管理部门和口岸服务、中介机构应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海运口岸大通关模式,逐步实现全天候通关和一站式通关。税务、银行等相关机构要配合全天候通关的需要,延长服务时间,开通网上纳税、网上支付业务。沿海各市政府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与港口发展同步规划和建设口岸查验配套设施,保证港口口岸通关顺畅。
(十二)优化通航环境,保障船舶通航安全。沿海各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办法,严格规范并加强海洋功能区划的监督管理,建立海上重大污染事故应急体系,清理整顿非法捕捞养殖、占用港口锚地、阻碍进港航道、扰乱码头作业等问题。有关部门应依法对港区内水域和陆域实施统一管理,禁止从事一切与港口经营和建设无关的其他活动,保障港口作业及进出港船舶的安全,维护良好的港口通航环境。
五、培育发达的航运市场
(十三)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为促进海上集装箱运输发展,各有关市政府可以对当地集装箱运输有突出贡献、在完善干支线网络方面起重要作用的船公司给予港口费收方面的优惠,或通过专项资金进行补贴。
大力发展集装箱中转运输。各有关市政府在对环渤海内支线的集装箱中转业务提供政策支持的同时,还要积极争取交通部放宽对内支线经营的准入,允许外资参股经营内支线建设;争取国家有关部门以大连港为试点,为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集装箱枢纽港提供中转方面的相关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