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目标:力争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适应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农业信息服务和电子政务体系,基本实现农业服务和决策、管理的信息化。近期目标(2004—2007年)是:重点完善两个网络,即延伸到基层的农业信息服务组织网络和农业信息物理网络;构建农业科技和市场信息服务、农产品和农资市场监管、农业决策信息指挥调度、农村远程教育培训四个应用系统;开发整合国内外两类信息资源,初步建立起覆盖全省的农业监测、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
三、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我省农业信息化建设要按照统筹规划、立足需求、突出重点、整合资源、讲求实效、网络建设与多种媒体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抓好四大应用系统和六项重点工程建设。
四大应用系统建设:(1)农业决策信息指挥调度系统。通过建立农村综合信息监测系统和农作物病虫害、动物疫情监测报告分析系统,全面掌握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信息,及时提供权威、有效、准确的管理与决策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农产品和农资市场监管系统。主要是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以及农药、兽药、饲料和农机具等进行监管,建立开放的管理数据库,提供“一站式”窗口服务,实现网上行政审批、认证并支持用户查询。(3)科技和市场信息服务应用系统。以国家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和全国农村供求信息联播系统(“一站通”)为依托,整合省、市、县农村科技信息资源,充分利用有关新闻媒体和电信服务设施,建立健全农业政策、技术和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完善网上推介平台建设,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以县级“农技110”咨询服务中心和乡镇“农技110”信息咨询服务站建设为重点,建立协调机制,实行省、市、县、乡四级农业专家联动服务。加快农业智能化信息技术应用,突出抓好配方施肥、动植物病虫测报防治、农业机械化等专家智能信息系统开发与建设,抓好乡村财务和农村经营管理、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农产品批发市场监管、产销分析预测等系统建设。(4)农村远程教育培训系统。在整合现有网络培训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农村远程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强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村党员、劳务和农村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六大重点工程建设:(1)农业数据采集工程。主要依托国家农业数据中心,设立统一的农业数据采集指标体系,建立农业行业数据采集分析平台,健全农业(农业内部各行业)信息数据库群。(2)省农业综合门户网站群平台工程。在现有《安徽农业信息网》三级网站群和《安徽农网》的基础上,按照全国统一标准,系统规划信息内容结构,配备必要设备和软件,形成综合门户平台。(3)县及县以下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延伸工程。在全省所有市、县(含农业区)建立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所有建制乡镇在农经(农技)服务站基础上建立农业信息咨询服务站,有条件的村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点,形成以县级为枢纽的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网络。(4)农民远程科技培训网络工程。主要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资源为基础,配套建设适合农民远程科技教育培训与信息传播的远端网络教室。完善省卫星小站建设,在17个市建立双向卫星接收站,在每个县建立单向卫星接收站,在开通部省两级双向视频会议系统的基础上,2005年、2007年分别开通到市、县。(5)农业电视节目进村入户工程。2005年,以山区、偏远地区为重点,在县级电视台增配发射装置,转发中央电视台七套节目信号,扩大农业频道节目覆盖面,使农业节目进村入户率达95%以上。(6)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工程。以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为主体,经过培训考核,建立一支6000人以上的农村信息员队伍。充分发挥农村信息员的中介作用,为广大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有效解决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