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积极发展道地中药材产业。加快制订中药材基地发展规划。根据市场需求,在六盘山外围阴湿地区逐步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推广林药间种模式,建立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培育中药材加工、营销龙头企业和中药材专业市场,打造六盘山中药材品牌,提升道地中药材的市场竞争力。在以盐池为主的中部干旱带上大力发展沙生药材产业。
(五)积极发展菌草、桑蚕、小杂粮、西甜瓜等地方特色产业。依托各地资源优势,加快发展菌草、小杂粮、桑蚕、油料作物、西甜瓜等产业,制订完善产业发展规划,调整优化布局,扩大种植、加工规模,逐步把地方特色产业打造成强势产业。
六、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经营,增强后续产业发展活力。
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经营,是提升后续产业发展水平的强大动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紧紧围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加大优良牧草新品种引进、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示范与推广力度,建立牧草良种繁育基地。加快研究节水抗旱、固沙造林、人工模拟飞播造林等技术,有效提高林草成活率和保存率。大力推广林草、林药、林果科学配置模式,促进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加快引进和繁育林果优良品种,实现林果品种的优质化。加强生态农业、避灾农业的研究,总结推广不同生态类型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开发相关技术支撑体系。认真抓好各类科技示范区和规模种养示范村、示范大户建设,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积极推进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鼓励科技人员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开展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
用产业化的理念推进山区后续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政策推动、市场带动、产业拉动、利益驱动的作用,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创新经营机制,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十农户“或”龙头企业十基地“的经营方式,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实现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步伐,扶持开发研制新产品,延伸产业链,增强后续产业发展后劲。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提高山区特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七、认真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促进生态建设健康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中部干旱带生态环境建设与大力发展草畜产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确保国家和自治区生态建设及后续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认真落实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粮款补助和禁牧封育、舍饲养殖、人工种草、基本农田建设等各项扶持资金,保证及时足额到位。今后,凡是直接到户的各种补助资金,都要通过“一卡通”方式直补到户。严肃查处截留、挪用、虚报冒领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