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自然减员的指标,用于招收合格民办教师。
师范院校和其他院校按计划分配到学校担任教师的毕业生,任何单位不得截留。
第二十八条 认真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逐步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
民办教师的政治待遇和社会地位与公办教师同等对待,逐步做到民办教师与公办教师同工同酬。
提倡和鼓励教师到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任教,当地人民政府应为他们提供较好的工作条件,给予较为优厚的待遇。
第六章 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实施义务教育的目标责任制,把实施义务教育的实绩作为政府主要负责人和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三十条 小学、初中的开办、停办、合并、搬迁,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省辖市的初中由市人民政府批准;市辖区的小学由区人民政府批准;
(二)地、州和县(市、区、特区)属初中,分别由自治州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批准;
(三)农村中心小学、初中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农村其他小学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小学、初中的开办、合并、搬迁,应当提供一下材料:
(一)论证报告;
(二)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三)有合格的教师;
(四)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和相应的设施、设备;
(五)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审批机关应当自收到申报材料之日起30日内作出决定,对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对不符合条件的退回申请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三十一条 县及县以上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设立教育督导机构,负责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
第三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对实施义务教育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章 罚则
第三十三条 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从事雇佣性劳动。对使用适龄儿童或少年从事雇佣性劳动的组织和个人,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退回,并处以罚款;屡教不改或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对直接责任人员,根据不同情况,给予行政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