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篇法规已被修订,新法规名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律援助条例(2010修订)(发布日期:2010年5月27日,实施日期:2010年9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律援助条例
(2002年12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4年6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关于修改〈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律援助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公民享有平等的法律保护,维护司法公正,规范法律援助工作,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法律援助,是指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人员,为经济困难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收或者减收费用的法律服务活动。
第三条 法律援助工作应当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法律援助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法律援助工作,并负责法律援助工作规划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法律援助机构指导、协调和组织本地区的法律援助工作。
第五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对法律援助工作应当支持、配合。
社会团体、高等院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所在地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和监督下,参与法律援助活动。
鼓励具有法律业务知识并愿意为法律援助事业提供无偿帮助的人员作为法律援助志愿者,依照国家、自治区的有关规定参加法律援助活动。
第二章 法律援助人员、对象、范围和形式
第六条 法律援助人员,包括政府中专门从事法律援助事务的法律服务人员(简称政府法律援助者)和承办法律援助事项的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以及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批准的法律援助志愿者。
依据本条例获得法律援助的当事人为受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