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建开发区、住宅、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宾馆、饭店、体育场(馆)、大型公共建筑区35%;
(四)新建的大型商业中心10%;
(五)医院、疗养院40%;
(六)其他建设工程区30%。
第三十一条 绿化建设应当因地制宜,采用多种形式。实行乔、灌、花、草结合,提倡多种树。
公共绿地、风景林地、防护绿地、行道树及干道绿化带的绿化,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各单位的附属绿地,由单位负责;旧城改造或者新建居住区的绿地,由开发单位负责;其他居住区绿地由其管理单位负责。
提倡单位或者个人认养公共绿地,倡导市民在自己居住的庭院内进行绿化美化。
禁止侵占公共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确需改变绿地用途的,应当报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十二条 绿化工程应当在建设主体工程竣工后二个月内完成,绿化工程竣工后方可进行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
第三十三条 禁止擅自砍伐、损坏城市绿化树木。
对名木古树实行统一管理,建立档案和标志,划定保护范围,严禁砍伐、擅自迁移。
架空线路或者地下管线进行建设和维修时,需要对树木修枝、打顶、断根、移栽的,实施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报经批准并给予相应补偿。
禁止损坏草坪、花草、绿篱、园林建筑和其他城市绿化设施。
第五章 市政公用设施
第三十四条 市政公用设施及城市道路地上、地下资源的建设和开发,实行有偿使用,通过拍卖、租赁、转让、冠名等方式,逐步推进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
鼓励国内外企业、个人和其他组织采取独资、合资、合作、参股等方式投资建设、经营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三十五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置市政公用设施应当保证市民生活的安全与便利,并保持市政公用设施整洁、完好、安全,对损毁的应当及时修复、更换。
新建、改建、扩建的市政工程应当设置盲道、残疾人无障碍通道等设施。
第三十六条 禁止下列损坏或者危害市政公用设施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