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综合治理开发规划纲要的通知

  ——坚持尊重自然规律的原则。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的原则。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量力而行,合理确定治理开发的步骤和重点。
  ——坚持体制、机制创新的原则。在实施“四把”工程的同时,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充分整合各种经济发展要素资源。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协调人口、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改善生态环境。
  ——坚持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治理开发的原则。在该区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各级政府要加大治理开发的投入,并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金、外资参与治理开发。
  (三)主要目标任务
  至2007年,全区农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力争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水利建设。有效利用水资源,在强化灌区管理,提高供水保证率的同时,搞好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建设,扩大灌溉面积,使全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50万亩,旱涝保收面积达到150万亩;推广旱育旱栽和稻田节水灌溉技术;加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建设力度,脱险达标率达到60%以上;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解决一般年景全区人畜饮水问题。
  ——林业建设。以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为重点,大力营造生态防护林,积极培育速生丰产商品用材林,努力提高林木质量,森林覆盖率达18.5%以上,生态防护林与商品林比重达到41.1∶58.9。
  ——结构调整。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50%以上,种植业实现适应性调整,节水农业、旱作农业基本普及。改进农产品品质,优化品种结构,努力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的比重。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发展。
  ——道路建设。建成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县、乡、村公路网,公路密度达到65公里/百平方公里以上,新建、改建县乡村公路2176公里,修建村村、村组砂石路5000公里。江淮分水岭地区全部乡镇通油路或水泥混凝土路,实现村村通砂石路,县级公路达到三级或以上标准。
  至2010年,全区基本保证中等干旱年份没有较大的灾情发生,受制于旱的局面大大缓解;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实现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公路全面升级,初步建立县、乡、村、组公路网络体系,实现村村通油路或砂石路;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三、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综合治理开发重点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