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含分装)销售的种子应附有标签,进口种子应附有中文标签说明。种子标签应载明种类、品种名称、品种审批文号、品种特征、特性、适用范围、种源、产地、生产日期、检验日期、质量、净重量、栽培要点、销售单位、批次号、药剂处理、注意事项等内容。
经营种子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执行物价部门核定的价格标准,实行明码标价,并开据种子发票和信誉卡,发票存根应保留至种子生长期过后。
第十六条 市级以上林木种子生产基地生产的种子,由市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单位统一收购和调剂使用。
第十七条 单位和个人为国(境)外制种的繁种材料和所生产的种子,以及从国(境)外引进的试验用种,不得擅自在本市销售。
第十八条 国家依法保护种子使用者的自主购种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
第四章 种子质量
第十九条 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种子质量的监督、检查、管理工作。
国家法定机构或其认可的种子质量检验机构的种子检验员,有权进入生产、经营和贮存现场,对种子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有权制止生产、经营、使用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种子。
种子检验员应经省以上种子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审验合格,并发给《种子检验员证》。
第二十条 种子生产和经营双方买卖种子时,应共同签证封存样品。样品保留要超过一个生产周期。
第二十一条 生产、加工、经营、使用种子的单位和个人,对低于国家规定质量标准的种子,不得作为种子经营和使用。
第二十二条 种子经营者因种子质量问题给种子使用者造成损失的,应当予以赔偿。赔偿额包括售种价款和因种子质量原因造成的损失部分。
经营者赔偿后,有权向为其提供种子的单位和个人追偿。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的,由种子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种子管理机构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反第七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