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处方药在大众传播媒介发布广告或者以其他方式进行以公众为对象的广告宣传行为;
13.篡改经批准的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内容,发布虚假广告行为;
14.医疗机构使用假劣药品,使用无产品注册证书、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行为;
15.医疗机构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或者对应当销毁而未进行销毁的一次性医疗器械行为;
16.其他。
四、市国土房管局
(一)企业身份信息指标
1.土地抵押登记信息
(1)抵押权人名称;
(2)抵押人名称;
(3)抵押土地坐落;
(4)土地证书号;
(5)抵押土地使用权面积;
(6)抵押证书编号。
2.房地产抵押登记情况
(1)抵押权人名称;
(2)抵押人名称;
(3)房屋坐落及部位;
(4)房屋产权证号;
(5)抵押面积;
(6)合同登记号。
3.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1)售房单位;
(2)项目名称;
(3)项目坐落;
(4)许可证编号;
(5)发证机关;
(6)预售期限;
(7)预售面积;
(8)签发日期。
(二)企业优良信誉信息指标
1.信誉称谓;
2.授予(评定)机关;
3.授予(评定)日期。
(三)企业不良行为信息指标
1.未按规定申办房地产预售合同备案行为;
2.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预售商品房行为;
3.未经规划、土地房屋、建设、消防等行政管理部门验收以及验收不合格的商品房交付使用行为;
4.未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销售商品房行为;
5.未经规划、土地房屋、建设、消防等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擅自提高建筑容积率或改变商品房户型、结构、环境整体布局行为;
6.未取得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资质证书从事房地产中介业务或超越执业范围从事房地产中介业务行为;
7.未取得房地产中介服务资格或者取得资格证书的房地产中介服务人员以个人名义从事房地产中介业务行为;
8.将预售商品房预售款挪作他用行为;
9.虚假商品房销售广告行为;
10.不使用《重庆市商品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或擅自删除有关条款行为;
11.拒不履行合同约定或强行补签霸王条款损害购房者利益行为;
12.将商品房重复销售给他人行为;
13.未经抵押权人同意并未书面告知购房人擅自销售已抵押的商品房行为;
14.返本销售或变相返本销售商品房行为;
15.售后包租或变相售后包租未竣工商品房行为;
16.分割拆零销售商品住宅行为;
17.未按规定向购房人公示商品房销售信息行为;
18.其他。
五、市劳动保障局
(一)企业身份信息指标
1.企业参保信息
(1)实有职工人数;
(2)应参保人数;
(3)参保险种;
(4)参保日期;
(5)社会保障代码;
(6)统计年度;
(7)当年参保人数;
(8)当年应缴保险费;
(9)当年实际缴纳保险费;
(10)应缴滞纳金。
2.签订劳动合同信息
(1)应签数;
(2)实签数;
(3)是否签订集体合同。
3.工资支付信息
(1)应付工资总额;
(2)实付工资总额;
(3)未达到最低工资人数。
(二)企业优良信誉信息指标
1.诚信企业等级;
2.评定机关(机构);
3.评定日期;
4.证件文号。
(三)企业不良行为信息指标
1.综合数据信息
(1)劳动合同签订率;
(2)参保险种;
(3)险种参保率;
(4)当年欠费额;
(5)历年累计欠费;
(6)中断交费记录;
(7)交费工资不实记录;
(8)拖欠工资金额。
2.企业劳动仲裁败诉信息
(1)劳动争议类别;
主要类别:除名争议、辞退争议、开除争议、劳动保护争议、劳动报酬争议、劳动合同争议、社会保险和福利争议、职业培训争议、其他争议。
(2)仲裁标的;
(3)仲裁结果。
3.查处企业违法行为信息
(1)无故拖欠工资行为;
(2)招用童工行为;
(3)以招工为名收取保证金等行为;
(4)不参加社会保险行为;
(5)不如实申报缴费基数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