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卫星城市在土地、资源、生产要素方面的潜力和招商引资优势,选准方向、优化环境、创新机制,在承接国内外制造业产业转移上取得更大突破。注意引进和发展处于产业链的关键环节、面向较大区域市场和靠近终端市场的大项目。
(十九)加快形成各开发区招商引资的协同机制,带动外部资源向都市圈集聚。从区域整体利益出发,制定促进全市整体招商引资的公约和法规,减少各县(市)在招商引资、土地批租等方面的差异,实现政策资源的互通和共享,利用集聚效应招商,避免过度竞争。对开发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给予贴息支持,在土地审批和用地指标分配上重点向开发区倾斜。加强开发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管理工作。
七、加快完善都市圈基础设施功能
(二十)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卫星城到中心城市的快速交通通道和卫星城之间的交通网络建设为重点,提高通行能力和通达深度,形成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加快完成哈尔滨至牡丹江、佳木斯、五常省界的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以及绕城高速公路东北环建设,升级改造哈阿、哈同、哈双、哈肇和尚志一五常一吉林榆树等旧线公路,加快通乡、通村公路建设,改造危桥险涵,积极支持宾县修筑哈尔滨至宾西的地方铁路。建立各种运输方式联运、快速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快都市圈物流产业发展,提高都市圈交通的整体效能。
(二十一)加强都市圈信息网络建设。以建设“数字哈尔滨”为目标,以现有网络资源为基础,大力发展高速宽带网,在都市圈内建设高速城域网,把肇东市纳入哈尔滨市网络。完善都市圈内市和区、县(市)党政机关网络平台建设,实现国家、省、市和区、县(市)四级网络联通。大力推进域内农业信息、教育信息、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科技信息等网络建设,加强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定位系统(GPS)和遥感(RS)在规划、农业、水利、地矿、交通、人口、环保、旅游、消防、给排水、城市煤气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水平。强化域内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二十二)建立市场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要善于集聚、重组和经营都市圈资本,从中获取收益,用于都市圈建设新的领域,实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以城兴城,滚动发展的目标。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作用,通过集中少的专项资金作为带动性投资,采取投资补助、贷款贴息、担保等多种手段,增强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鼓励民间投资主体采取独资、租赁、收购、参股、控股、转让等方式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民间投资主体参与投资收益低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性项目建设经营的,政府要在项目建设期或经营期内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经营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