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区域产业合理布局
(十三)制定区域产业政策,实现区域经济的合理分工、协调发展。中心城区要发挥优势,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更好地发挥对外辐射扩散作用。各次产业要向高端化方向调整。农业要向都市农业、精细农业、旅游农业、示范农业、科研农业和环保农业转变,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要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并向研发和市场营销环节集中;第三产业要向以金融、信息、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为主转变,特别要努力构建完善的区域金融体系,形成结构合理、市场完善、产品丰富的区域金融中心;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及体育事业,着力打造文化城市。
(十四)围绕支柱产业合理布局,延长产业链。推进中心城区支柱产业的产业链延伸和大企业集团的产品扩散,加快将电站设备、汽车、医药、食品等重点行业的零部件配套加工和中间产品向卫星城扩散,积极引导和促进省内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在各卫星城设置配套园区,形成都市圈内各具特色、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共兴共荣的产业群。
(十五)以引进、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提高都市圈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切实搞好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促进农业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依托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提高以食品加工业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扩大投资、增强实力、壮大规模,加强联合合作和集团化经营;发挥龙头企业在组织农业生产、引导生产方向、深化农产品加工、搞好农业生产服务和开拓农产品市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带动生产基地扩大规模,建立市场、企业和基地(农户)三位一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六、高标准、高水平建设都市圈开发区
(十六)把开发区(含工业园区,下同)作为都市圈建设的突破口。按照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推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增强对产业资本的吸引力。
(十七)把开发区作为我市老工业基地改造项目的主要承接基地。今后凡新建、扩建、搬迁、改建工业项目,原则上都要进入开发区。要按照《哈尔滨市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规划》要求,组织各开发区与搬迁改造企业进行对接,帮助搬迁企业在开发区内选址建设,将企业搬迁与全市产业布局结合起来,构建中心城市与各卫星城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