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条 消防产品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禁止生产、销售、使用未经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确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的消防产品。
消防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依照省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进行明火作业。确需动用明火时,必须按规定事先办理审批手续,并采取严密的监护措施。
禁止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冒险作业。
禁止在高层建筑、古建筑、公众聚集场所、营业性地下场所、住宅区存放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公安消防机构对危及公共消防安全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有权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处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
第二十九条 燃气管道产权单位应当在地下燃气管道的重点部位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
不得在燃气管道安全范围内堆放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不得随意开挖、改动燃气管道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十条 建筑消防设施、电气线路和用电设备必须定期维护、检测。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和擅自挪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和圈占消防水源,不得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堵塞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
消火栓、消防水池及其他固定消防设施的拆除、移动,必须经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同意。
城镇有计划地停水、停电、切断通讯线路或者进行道路改造,有关部门应当事先通知当地公安消防机构。
第三十一条 下列人员应当参加公安消防机构或者有关专业部门的消防安全培训:
(一)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负责人,专(兼)职消防人员;
(二)消防设施的设计、施工技术人员;
(三)从事建筑消防设施的管理、检测、维护人员;
(四)从事建筑电气消防安全检测、维护的技术人员;
(五)从事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运输、管理、操作人员;
(六)从事焊接、切割等具有火灾危险的特殊工种人员;
(七)从事建筑内部装饰装修的设计、施工技术人员。
第三十二条 公安消防机构发现火灾隐患,应当及时向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发出《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或者《重大火灾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在限期内改正,并报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