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蚕种管理条例(2004修正)

  第八条 向国外提供蚕品种资源的,按照国家蚕品种资源管理规定办理。

第三章 蚕品种选育

  第九条 蚕品种的选育,根据国家统一规划,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进行。
  第十条 选育出的新蚕品种由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或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通过的,发给证书,并由发证机关予以公告。新蚕品种权受法律保护,并可依法转让。
  未经审定或审定未通过的蚕品种,不得生产、推广、销售和宣传。
  第十一条 本省审定通过的新蚕品种,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推广。
  从国外、省外引进的新蚕品种须经省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或科研、教学、生产单位试繁、示范成功后方可推广。
  第十二条 审定通过的新蚕品种在生产利用过程中发现有不可克服的弱点的,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应当提出中断或终止推广的建议,由原公布机关做出决定,并发布公告。

第四章 蚕种生产

  第十三条 蚕种生产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蚕种生产要求的种用桑园;
  (二)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蚕室及有关设备;
  (三)无微粒子病污染或对微粒子病能实行有效控制。
  第十四条 蚕种生产实行许可证制度。蚕种生产许可证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科研、教学单位从事以科研、教学为目的的蚕种生产可不申请领取生产许可证。
  禁止无证、超许可证规定范围生产蚕种。
  第十五条 蚕种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三年。
  对生产蚕种质量低劣、微粒子病发生严重或不再符合蚕种生产条件的,不予发证。
  第十六条 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全省蚕业生产发展规划,对蚕种场和蚕种冷库进行合理布点,鼓励多渠道投资建设冷库,并按照蚕种生产和冷藏技术标准加强监督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蚕种生产的生态环境保护。新建蚕种场和冷库应选在无污染危害的地区;已建的蚕种场和冷库附近五公里内不得排放对蚕种生产有危害的氟、硫等污染物。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