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办节办会,扩大三峡旅游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认同度。继续办好“中国重庆三峡国际旅游节”,以及巫山“神女文化艺术节”、丰都“神曲之乡旅游文化节”、武隆“国际山地越野挑战赛”等库区系列会展节赛活动,以节聚客,以节兴旅。增强会展节赛的国际性和游客参与度,提高活动的实效。努力塑造长江三峡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扩大三峡旅游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认同度。
(五)加强三峡特色文化旅游建设
要积极挖掘抢救、保护整理沿江文物、历史文化遗址和传统民间文化资源。加强长江三峡文化长廊建设,并与旅游开发建设结合起来。重点开发建设巫山龙骨坡古人类遗址、大宁河古栈道和悬棺、神女庙文博公园、涪陵白鹤梁水文题刻等。进一步发掘、整理历代文化名人在三峡地区的游踪墨痕,加快建设一批以展示诗词文赋为主要内容的,集文化观光与休闲游乐于一体的文化庭苑。充分展示长江三峡的古老文明,让游客体味领略长江三峡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厚重内涵。
(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加强库区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严格实施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水功能区划。2005年,三峡库区及其上游主要控制断面水质总体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加强水面漂浮物及船舶垃圾治理。在巫山、奉节、万州、丰都、涪陵等重要旅游码头建设船泊污水、垃圾转运或处理设施。进一步加强沿岸垃圾治理,完善垃圾转运设施。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沿江滩岸堆放和向水域倾倒垃圾。
2.加快实施三峡水库周边绿化带建设工程规划。严格保护沿江自然地形地貌,结合沿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消落带治理工程,以退耕还林和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加速推进库岸两侧600米工程区范围的造林绿化美化工程,建设环湖绿色生态景观带。做好水位上升后成湖地带生态环境建设的前期工作,为“高峡平湖”旅游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七)加强区域合作
1.全面实施渝鄂“1+3”旅游经济合作协议。依托大三峡,积极推进跨区域旅游资源共享、旅游交通贯通、旅游共同发展。加强两省市旅游经济协作发展的组织领导、旅游规划建设的统筹协调、旅游产品的联合宣传促销,相互开放旅游市场,加强三峡旅游市场整顿规范和综合管理,共建大三峡无障碍旅游区,共创长江三峡国际旅游品牌。
2.全面启动与长江三峡库区有密切关系的渝川黔生态旅游金三角、渝鄂陕科考探秘金三角、渝湘黔民族风情金三角的跨区域合作,加快推出重庆-江津-遵义-赤水-广安的红色旅游连线。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