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是三峡库区最具发展基础、行业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特色产业。为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稳定移民、致富移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各级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库区旅游经济发展重要性、迫切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机遇意识,按照
《纲要》总体部署,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切实解决制约库区旅游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把旅游业尽快建成库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把握好库区旅游发展定位
三峡库区旅游业的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三峡品牌的统一性与完整性,立足“大三峡”,突出“新三峡”,抓住三峡移民、西部开发、中央领导关注库区产业发展等机遇,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发掘三峡特色文化,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打造“高峡平湖”精品,构建世界级黄金旅游带,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
我市库区旅游产品建设的目标是:到2010年,围绕
《纲要》提出的“主轴贯通、两极辐射、三区联动、腹地延伸”的总体布局,“将长江三峡旅游建设成以新三峡为品牌,以自然生态观光和人文揽胜为基础,以休闲度假和民俗体验为主体,以科考探险和体育竞技为补充,融生态化、个性化和专题化为一体,具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是:2005年,三峡库区接待入境旅游者30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4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16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75亿元人民币,形成支柱产业格局。2007年,三峡库区接待入境旅游者38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8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20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100亿元人民币,逐步壮大支柱产业规模。2010年,三峡库区接待入境旅游者53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5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29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60亿元人民币。旅游业在库区产业发展中的支柱和龙头地位日渐巩固。
旅游就业的目标是:通过开发三峡库区旅游资源,为库区移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到2010年,重庆库区将新增移民就业岗位15万个。其中旅游住宿业和旅行社业新增移民就业岗位5万个,旅游带动餐饮、交通、商贸、文化娱乐、旅游商品等相关产业新增移民就业岗位10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