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湖南省水路交通管理条例(2004修正)

  从事水路交通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水路交通安全规定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负责对所属船舶、设施及人员的管理,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
  第二十九条 船舶所有者或者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配备持有合格职务证书或者合格证件的船员。船舶进出港口,应当办理进出港签证或者接受检查。
  船舶、排筏、设施停泊或者作业不得妨碍其他船舶、排筏正常航行。禁止船舶超载运输、超航区航行和不具备载客条件的船舶载客。
  无船名船号、无船籍港、无船舶证书的船舶和报废的船舶,不得航行、作业。
  第三十条 船舶储存、装卸、运输危险货物,应当遵守国家和省有关危险物品安全管理规定,并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码头、趸船储存、装卸危险货物以及在航道、航道沿岸设置水上加油站点,应当经水路交通管理机构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第三十一条 利用船舶、排筏从事游览、漂流、娱乐、餐饮等经营活动的,应当在水路交通管理机构划定的水域内航行或者停泊,不得影响航行安全和污染水域环境。
  第三十二条 乡镇人民政府对本辖区所属乡镇船舶、乡镇船舶修造和渡口的安全负有直接管理责任。有关水路交通管理机构对乡镇船舶及渡口安全实施监督和业务指导。
  第三十三条 对严重超载、无证驾驶、违法运输危险物品等危及人身安全的船舶,水路交通管理机构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中止其航行,并及时依法处理。
  第三十四条 船舶、排筏、设施发生水路交通事故,其所有者或者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组织自救,并迅速向当地人民政府、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水路交通管理机构报告;有关单位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派员赶赴现场组织抢救,并按照各自职责调查处理。
  水路交通事故现场附近的船舶、排筏、设施或者人员收到求救信号后,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全力救助遇险人员。事故当事人和肇事船舶应当配合、接受事故处理机构的调查处理,不得擅自离开事故现场。
  第三十五条 沉没在通航水域的船舶、排筏、设施,其所有者或者经营者应当在沉没水面按照国家规定设置明显标志,并在限定时间内打捞、清除。逾期未打捞、清除的,水路交通管理机构有权采取措施强制打捞、清除,其费用由沉船沉物的所有者或者经营者承担。因未按规定设置明显标志以及在限期内未打捞、清除而导致交通事故的,沉船沉物的所有者或者经营者应当承担造成事故的相应责任。因特殊情况无法设置标志或者打捞、清除的,水路交通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处理。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