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的通知

  (四)合理开发与保护自然资源。
  加强对自然资源的集约利用和综合保育,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
  1.节约利用水资源。积极推广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对高耗水工业项目建设的控制,逐步推广在公共和民用建筑中采取节水、节能型工艺,合理构建产业、行业的等水循环利用系统,在园林绿化、市政环卫、生态景观和洗车等行业推广使用再生水,提高城市生活用水的效率。
  2.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控农用地转用规模,加强征地用途管制和征地批后管理,提高耕地质量;加强土地整理,盘活存量土地,不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确保重点园区的土地产出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正确处理好滩涂围垦与生态保护、河流整治、防洪御潮的关系,搞好项目的科学决策,推进玉环漩门二期、温岭东海塘、三门晏站、温州浅滩、温州海滨、瑞安丁山二期、乐清胜利塘、苍南江南和大渔湾、洞头等围涂工程。
  3.保护与有序利用矿产资源。对各类矿产资源实行总量控制管理,实行矿产资源分区开采制度,合理规划矿产资源开采区、限采区和禁采区,实现禁采区内关停、限采区内收缩、开采区内聚集的要求。集约利用矿产资源,优矿优用,一矿多用,综合利用,实现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环境损坏型向改善型转变。严格执行矿产资源勘查登记、开采登记和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全面推行采矿权的有偿使用,规范矿业权市场。
  八、发展环境建设
  适应温台地区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和产业带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一)创新“温台模式”。
  1.整体提高民营经济的规模化、集约化和国际化水平。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民营企业进入电力、交通等垄断性行业、城市公用和社会事业领域;结合金融综合改革,鼓励非公经济参与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和入股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深化体制创新,加强企业制度创新的分类指导;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强化品牌意识,整合品牌资源,提升品牌品质,着力培育若干强势品牌;增强企业跨区域资源调控能力,提升对外竞争优势。
  2.促进市场主体创新。引导民营企业以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为核心,加快从相对封闭的家族企业制度向更加开放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型。支持民营企业资本扩张与产业重组,强化销售网络与品牌建设。充分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扩大与外资企业合资合作,广泛参与国内经济技术合作,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鼓励民营企业拓展先进制造业、基础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的产业领域,提高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能力,建立新的市场竞争优势。
  3.培育社会中间组织。加快中介组织、民间商会、行业协会建设,发挥其制定行业技术标准、行为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制止无序竞争,提供各类信息,应对国外商业歧视、反倾销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4.健全民营企业融资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地方性资本市场,特别是地方产权交易市场;大力推进金融工具创新,努力拓展项目融资、金融租赁等业务,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培育中小型民营银行。
  5.规范市场秩序,优化竞争环境。加快“信用温台”建设,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制定、完善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日常管理、监督机制,依法惩处逃废债务、不履行合约等破坏市场秩序行为。推进市场秩序一体化整治,着力消除地方市场壁垒,查处价格垄断、低价倾销和价格欺诈等不正当行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证市场竞争机制的有效运行。
  (二)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1.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按照世贸规则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调整政府管理经济方式,建设公共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政府。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等要求,严格依法行政,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进一步简化建设项目审批,推行民间投资项目登记制。清理各项规费,取消不合理收费,率先推进区域税费一体化改革。建立和完善产业损害防范机制,积极支持民间商会、行业协会应对国际反倾销活动,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2.加强对政策资源的整合。突出政策的协同配套,积极挖掘政策潜力。政策资源集中向重点开发园区及功能平台建设倾斜,形成政策高地。
  3.主动接轨上海,加强长三角区域合作。充分利用沪苏浙经济合作和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和落实温台地区与上海、江苏的合作事项,强化政府对口协作,建立紧密的沪苏浙合作新机制。促进区域资金、人才、技术和信息等要素的无障碍流动,鼓励企业跨区投资合作。消除地区产品准入壁垒,形成统一大市场。创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对接与生态环境共保。
  (三)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围绕产品研发和重大装备、工艺技术改进两大重点,构建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1.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步伐。重点吸引国内外大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的科研开发机构落户温台。
  2.加强自主技术创新。重点提升特色产业共性技术开发能力。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企业博士后流动站、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为依托,着力建设若干集科技开发、技术支持与推广、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中心,带动优势产业整体技术升级。
  3.推动产学研合作。鼓励创办各类专业孵化器。以孵化器为核心,组合技术支持、管理咨询、风险投资等多种力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鼓励骨干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开发自主知识产权。
  (四)强化人才支撑。
  通过内育、外引、借智三管齐下,重点抓好企业家、高级专业人才、技术工人三支人才队伍建设,构筑与区域产业特点相适应的多层次、多门类、开放型区域人才体系。
  1.充分发挥高教园区的创新源、人才库作用。重点推进温台两地高教园区建设,力争建成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大学城。围绕汽车摩托车、电工电器、现代制药、服装加工及服装设备、泵和阀门制造等产业,培育和建设一批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
  2.大力发展特色职业教育和区域特色专业。根据区域经济特点,以与温台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为主,扩大职业教育资源的规模,建设一批在省内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和示范作用的职业学校(院),健全职业技术培训体系,形成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
  3.逐步完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机制。推行技术入股、管理入股和股票期权、年薪制等各种新型分配方式,集聚有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对高级人才的“柔性流动”,在户籍管理、社会保障、住房、子女就读等方面提供全面配套服务。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搜寻优秀人才,开展跨国人才合作。
  4.积极推进“千万农民素质工程”。重视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农村基础教育水平,提高劳动适龄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加速农村劳动力资源向人才资源转化。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