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合交通与物流设施。
根据温台产业带发展需求,统一规划、协同建设综合交通与物流设施。围绕提高通达程度和节省运力,优化运输网络结构,形成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配套衔接、快速便捷的联运系统,发展现代物流,构筑沟通沪苏、连接闽粤的综合交通与现代物流网络。
1.强化与区外交通快速对接。加强与环杭州湾区域快速通道的对接,重点加快诸永、沿海高速公路和104国道升级改造等项目的规划建设,尽早启动甬台温电气化铁路项目,形成公、铁多路地面运力通道,全面接轨杭州湾,融入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交通圈。
加快温州铁路枢纽、金温铁路配套设施和电气化改造、温福铁路、金台铁路等项目的规划建设,把温州站建设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重点铁路枢纽站。积极推进金丽温、龙丽温、瑞云、台缙等高速公路和330国道升级改造等项目的建设,强化温州和台州作为国家级一、二类公路主枢纽的地位,优化区域对外运力结构,提高温台地区作为沟通浙中闽东地区交通走廊的通达度,把温州打造成为浙南闽北区域性交通枢纽。
促进温台地区机场的合理分工,推进温州机场迁、扩建工程,深化台州机场迁、扩建工程的前期论证,提高机场设施配套能力,发展与上海浦东机场的支线运输和陆空、空空联运业务,使温、台两地机场成为浦东国际航空枢纽南翼航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温台旅游发展需要,适时布点建设旅游直升机场,形成空中旅游服务网络。
2.优化区域内部交通组织。适时启动温州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积极推进温州大都市区和台州都市区城际轨道交通前期研究工作,优化区域城际交通组织。加快区域内部快速通道建设,续建完成温州绕城公路、天仙高速公路,新建更(楼)浬(浦)高速公路等项目,形成“四横三纵二连一绕”的区域高速公路主骨架网络。强化国省道区域干线公路建设,确保区内各重要节点融入快速交通网。续建完成温州半岛工程、洞头疏港高速公路,加快启动乐清湾大桥前期工作,规划建设蛇蟠岛、花鼓岛等环岛公路和部分海岛交通码头,完善区域陆岛交通系统,提高陆岛交通效率。
3.加快港口资源整合和集疏运网络建设。以建设沿海主枢纽港、集装箱支线港为目标,统筹温州港的龙湾、七里、灵昆、大小门岛、状元岙、乐清湾港区与台州大麦屿港区的规划建设,加快整合乐清湾周边的深水岸线和泊位资源,明确港区的功能与分工,重点推进瓯江、椒江航道整治和洞头小门岛、状元岙深水岸线开发,加快集装箱泊位建设,提高集装箱运输能力。打造以深水岸线为纽带、众多港区为节点的温台港口群,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支线港和喂给港、浙南闽北区域重要口岸和综合性枢纽港群。
规划建设大麦屿铁路专用线、乐清七里到大门岛港区铁路支线以及洞头疏港高速公路等项目。推进内河航道整治工程,完善瓯江、飞云江、鳌江、椒(灵)江、金清五大水系干支线航道和临海、温黄平原等地内河港口基础设施,形成与江海运输相配套的公、铁、水集疏运通道。
4.推进区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以温台港口群为依托,结合港口集疏运网络和快速转关建设,改善口岸环境。充分发挥“公、铁、水、空港”枢纽的综合优势,合理布局建设物流园区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加快温州(洞头)半岛建设步伐,力争建成零关税出口加工区。根据产业集群培育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需求,构筑以温州为中心、台州为副中心的两大物流枢纽和若干布局合理的物流节点为补充的区域现代物流体系,使温台地区成为浙江省东南部物流枢纽基地,辐射浙西南闽东北、影响湘赣的商贸物流中心。
(二)水利与给排水网络设施。
加强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根据产业、城市和生态用水的需求,统筹规划水源工程、取水工程、污水处理工程、输配水管网和排水排污设施的布局,鼓励跨行政区共建共享,形成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管网配套的一体化供水网络,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污水处理系统,配置合理、利用高效的区域水利与给排水体系。
1.加强区域一体化供水网络建设。续建完成仙居下岸水库等建设项目,改建、新建一批中小型水库。实施“千库保安工程”,保障区域水库群运行安全。加快温州珊溪水利枢纽供水配套工程、楠溪江供水工程、长潭水库引水工程、台州北水南调工程、温州瓯江小溪引水工程、金清新闸二期、台州供水二期和椒北引水工程等引、供水主体工程建设。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多渠道缓解沿海和海岛饮水困难。提高水利及给排水工程质量,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漏耗,在条件成熟的城市进行中水市政管网建设,逐步推行分质供水。
2.加强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统筹污水截流与集中处理工程、污水回用工程、污水达标排放管网、雨污分流管网建设,积极推进椒江、路桥、黄岩三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临海、三门、仙居、乐清污水处理工程,温州市东、西片污水处理厂,瑞安污水处理厂等项目的建设。结合区域河道整治工程和河网水环境治理,强化污水接管、集中处理和达标排放等措施,防止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直接排入河网。
(三)能源保障设施。
立足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强能源储备,强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引进,优化能源结构,形成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的区域能源保障体系。
1.加强电源电网建设。温台沿海地区具有火电、水电、核电、抽水蓄能、风电、潮汐电等多种电源建设的自然条件,要在加快火电、水电建设同时,积极开发核电、潮汐电、风电资源,形成以火力发电为主,核电、水电并举的区域电源供应结构,着力打造装机容量1500万千瓦的华东电力基地。加快浙能乐清电厂、温州第三电厂、华能玉环电厂、三门核电工程、天台桐柏抽水蓄能电站、仙居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的规划建设,适时启动液化天然气电厂项目。进一步加大城乡电网建设力度,积极推进500KV的台南、宁波—温州、温南、温东等输变电工程,加快金丽温第二回线建设,进一步增强500KV主网框架与华东电网的环线并网,完善220千伏受端电网,形成适应电网运行、满足用电需求的220千伏双环网。加快改造海岛电网,完成洞头新城电缆和沿灵霓海堤110千伏线路引进项目,适时推进海岛孤立小电网并入区域性大电网。通过努力,使温台地区形成多电源、大电网、自动化程度高、运行成本低、安全可靠的新型发、供电系统。
2.着力开发新能源。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力、潮汐、沼气等可再生能源,规划建设若干潮汐电站和风力发电等项目。要抓住西气东输工程和东海油气田开发的机遇,启动天然气利用工程,搞好东海油气开发基地建设。
(四)信息网络设施。
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连互通、资源共享”的发展方针,大力发展高速宽带信息网,重点建设主干光缆传输网和主要城市宽带城域网,改造有线电视双向数字化传输网络,积极推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打造联接国内外、高效便捷、大容量、多媒体、智能化的信息网络平台,力争到2010年区域信息化总体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