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的通知

  以交通建设为先导,促进大都市区的形成和发展。加快温州市内三条环线和绕城高速公路、温州(洞头)半岛工程、瓯江跨江隧道、城际轨道交通等建设,构筑大都市区交通网。
  1.温州市区。实施东拓、南接、北连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结合温州生态园规划,向东、跨江、面海、扇形发展,形成以瓯江、海岸线、甬台温高速公路和104国道等为轴线,环大罗山发展、多中心有机组合的城市空间形态。重点发展电工电器、专用机械等高技术含量产业和高附加值的日用品、服装、鞋革、塑料制品及包装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扶持港口物流、出口贸易、专业市场、金融、会展、旅游、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使温州市区发展成为东南沿海地区重要工业、商贸、港口城市,辐射浙南闽北、影响湘赣的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浙江省东南部物流枢纽基地,浙江南部的经济、金融、交通、文化、科技中心,温州大都市区的发展极核。
  2.瑞安。发挥滨海沿江的区位优势,改造提升机械、食品、纺织、汽摩配等传统优势产业;适时开发东海油气田后续产业;强化专业市场功能提升,发展以现代物流、金融、科技为主的生产型服务业。按照“东扩西延、北接南跨”的空间发展战略,依托飞云江南岸的港口条件,结合温福铁路和瑞云高速公路的建设,打造区域性公、铁、水综合运输枢纽,使瑞安成为带动飞云江流域发展的龙头,浙南沿海重要工贸、港口城市,温州大都市区南翼副中心城市。
  3.乐清。充分利用优越的山海资源,大力发展港口物流、船舶修造、海水养殖与加工、观光旅游,建成海洋经济强市和旅游名市。着重发展电工电器、仪器仪表及相关产业,打响“中国电器之都”和“中国电子元器件基地”品牌,建成国内重要、国际有影响的电工电器基地。配套发展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建成集工贸、旅游、港口为一体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温州大都市区北翼副中心城市。
  (二)培育台州都市区。
  以台州市区为中心,临海、温岭为北南两翼,沿海岸线、椒江、104国道和甬台温高速公路等为主要发展轴,形成台州都市区框架。强化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促进都市区城市功能合理分工,统筹都市区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生态环境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以交通网的建设带动都市区的形成和发展。加快构建“三纵三横三连”的高速公路主骨架网络,着力完善一小时通勤圈;加强台州市区与临海、温岭城际快速交通建设,适时启动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实现三地城市轨道互通。
  1.台州市区。提升城市“绿心”建设品位,发挥其生态、文化、旅游、城市休闲等综合功能,强化椒江、路桥、黄岩三区整合,形成“一心三区”环绿心组团式山水生态城市发展格局。东部滨海区块作为城市“东拓南进”的后备用地,为老城区产业疏解和新兴产业发展拓展空间。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临港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加工贸易型产业,配套发展商贸、物流、金融、信息服务、科研教育等现代服务业,强化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和创新中心功能,成为浙江省沿海中部区域中心城市和科工贸发达的现代化港口城市。
  2.临海。进一步发挥文化名城、交通枢纽等优势,加快化工医药、机电、建材、机械、工艺美术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发展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建成区域性加工生产基地和综合服务基地,成为集商贸、旅游、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功能的台州都市区北翼副中心城市和浙江沿海新兴旅游城市。
  3.温岭。实施城区“东移北扩西进”战略,拉开现代化中等城市发展框架。改造提升汽摩配、水产品加工、家电炊具、皮塑鞋帽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机械电子、海洋药物与保健食品、特种船舶、特种泵业等新兴产业,配套发展信息服务、滨海旅游、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成为台州都市区南翼副中心城市和浙江沿海重要的工贸城市。
  (三)加快小城市及中心镇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导向,在培育温州大都市区、台州都市区的同时,加快永嘉、文成、泰顺、平阳、苍南、洞头、玉环、天台、仙居、三门县城建设,使之成为功能健全的中小城市。积极培育龙港、鳌江组合城市,加强金清、杜桥、白水洋、泽国、松门、大溪、横溪、平桥、楚门、永中、瞿溪、塘下、马屿、虹桥、柳市、金乡、雁荡、水头、雅阳、珊溪、瓯北、桥头等中心镇建设,发挥其连接城乡的节点作用。
  永嘉上塘镇要利用县域山林资源、农副产品丰富的条件发展加工工业,成为具有带动周边发展等综合职能的小城市;文成大峃镇要依托农业与电力资源优势,成为以农、林、副产品深加工工业为特色的小城市;泰顺罗阳镇要依托农林副产品加工及矿产资源开发,成为以开发农林产品、生态旅游、矿产资源、水电为主的工贸城镇;平阳昆阳镇要发挥工艺礼品等特色产业优势,强化科技、教育、金融、贸易等第三产业发展,成为浙南经济强镇;苍南灵溪镇要充分利用交通优势及已有产业基础,建成以机械制造、印刷、塑料工业、石化仪表制造业为特色的工业强镇;洞头北岙镇要依托县域海洋资源优势,顺应温州城市空间拓展趋势,成为温州城市旅游休憩基地和温州港外延的深水港区;玉环珠港镇要依托特色产业和港口资源优势,成为连接温台两地的重要滨海城市,建成花园式港口城市和中国阀门之都;仙居城关镇要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旅游接待、商贸物流等服务业,成为现代化旅游休闲城市;三门城关镇要依托海洋、港口和核电资源,发展成为华东电力基地的核心区、浙东沿海重镇;天台城关镇要依托本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工农业基础,建成文化旅游城市。
  加强龙港、鳌江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形成沿江两岸组合城市空间结构。充分发挥其港口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印刷、编织、机械等制造业,积极培育金融、商贸物流等生产服务业,大力发展科教事业,使龙港、鳌江成为以工业和商贸为主、辐射浙南闽东北地区的现代化组合型港口城市,带动整个鳌江流域协调发展的经济、文化中心。
  统筹城乡发展,深入实施“山海协作”、“百亿帮扶致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工程,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整体推进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分工,互促共进;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鼓励和引导城市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高城乡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的共享性;统筹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着力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公交、供水、供电、信息、环保等公用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尽快实现农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制度与城镇的对接;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建立合理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六、建设先进基础设施网络
  根据产业带、城市群和生态环境融合发展的要求,统筹温台地区交通、信息、水利与给排水、能源、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环杭州湾、金衢丽及闽东北地区的衔接,有效组织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能量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从相对滞后型向基本适应型转变,力争适度超前,尽快建成现代化的区域基础设施网络。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