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方向。巩固和拓展木制工艺品、节日灯、太阳伞、车内装饰件等现有国内外市场,加快引进先进的制造材料、工艺和设备,强化设计与精加工水平,发展电子玩具等新型智能化产品,进一步提高产品档次;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旅游休闲用品;积极发展家具制造业,加快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拓展。
(2)布局导向。工艺美术品以仙居、天台、黄岩、临海、平阳、苍南等为重点布局区块,其中仙居、临海、黄岩为工艺礼品生产基地;天台为旅游休闲用品生产基地;平阳、苍南龙港为商务礼品生产基地。家具制造以玉环、平阳为核心区块集聚发展。
4.家用电器产业集群。以家用电器为主体,包括制冷配件、空调、炊具、便洁宝等领域。在巩固该产业集群国内市场领先地位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使温台地区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富有特色的家用电器研发、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1)发展方向。适应家电产品信息化、智能化、环保化、节能化、人性化的发展趋势,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推进传统家用电器向数字化方向转型;积极开发特色化、多功能、高档次、低能耗、环保型的新型家电系列产品,重点发展特色优势家电产品,适当开发新型家电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形成特色优势明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家用电器产业体系。
(2)布局导向。以温岭经济开发区、玉环区块、台州滨海区块、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为核心加快集聚发展。
5.通用机械产业集群。以泵阀类、空压机、水暖配件为主体。通过发展该产业集群,使温台地区成为国内重要的泵和阀门产业制造中心之一,全球水暖配件采购基地之一。
(1)发展方向。加快阀门技术和设备引进,提高产品档次;进一步扩大各类中低压泵的市场占有率,发展汽车空调用泵、生产工业用特种泵等新型高附加值产品,扩大真空泵在医药、热处理等领域的应用。
(2)布局导向。泵以温岭、玉环、永嘉等地为核心区块集聚发展,温岭以潜水泵、螺杆泵、家用泵等为主,玉环、椒江、临海等地分别以真空泵和试压泵、多级泵和循环泵、微型泵和增压泵等系列产品为主;阀门以玉环、路桥、永嘉瓯北为核心区块集聚发展;水暖配件以玉环、龙湾为核心区块集聚发展。
6.包装印刷产业集群。着重发展新型纸包装产品、包装装潢印刷产品。通过发展该产业集群,使温台地区成为全国三大印刷基地之一、亚洲包装中心的重要支撑。
(1)发展方向。巩固提高多色高速胶印机印刷,增加柔凹版印刷比重,拓展特殊个性化印刷,带动印前、印后设备的优化配置。积极发展数字化、网络化和CTP技术,实现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短周期的市场化目标。
(2)布局导向。以龙港以南、宜山以东沿海地区为核心区块,在沙城沿海适当布局。
(三)依托产业集群培育新兴产业。
根据产业集群产业链延伸和配套发展的需要,发挥本地区特色资源优势,积极开发新产品,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以现代医药与保健食品产业、新型材料产业为重点,培育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
1.现代医药与保健食品产业。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加大现有医药化工产业改造提升步伐,扩大低污染、高附加值化学原料药产业规模,加快生物药、海洋药、基因药物等新药研制,发展相关制剂、药械产品。重点向椒江口北岸的浙江省化学原料药基地集中布局,加快椒江中上游的医药化工企业改造及搬迁步伐,椒江以南区块控制规模、提升档次、逐步北移。保健食品产业重点向天台、临海、黄岩、仙居、蒲岐等区块集聚。以石斛等中药材为原料,结合传统中医药技术,开发保健食品产品。大力发展果蔬罐头、海洋食品和健康饮料。通过发展现代医药与保健食品产业,使温台地区成为以化学原料药为特色、国内重要的现代医药与保健食品制造中心之一。
2.新型材料产业。重点发展塑料原料、工程塑料、机电零配件及医用包装等塑料产品;大力发展为家用电器、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国防军工、文体健身等行业配套使用的塑料材料或制品以及中高档日用品等塑料制品;积极推广纳米技术在新材料中的应用,发展纳米改性塑料、纳米机电等产品;加大电子油墨、反光材料、生物可降解塑料等深度开发利用,开发反光膜、新型铝材等产品;充分应用环保技术,集中布局再生资源利用产业。
新材料开发主要依托台州中心城市,在台州经济开发区集中发展;依托洪家塑料专业区,塑料制品主要向台州中心市区周边、温岭、苍南灵溪、平阳萧江等地集聚,使之成为国内重要的新型塑料制品制造中心之一。
(四)构筑产业服务体系。
围绕产业集群的发展要求,适度集中政策资源,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着力强化技术、培训、流通和融资等产业服务体系建设,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重点培育作用面广、带动性强的现代物流、科研服务、管理咨询、工业设计、金融租赁、教育培训等现代生产型服务业。在培育强化本地区产业服务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上海、杭州、宁波及国内外现代服务业的分工协作。
1.技术服务。以行业骨干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技术力量的整合,强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协作关系,建立行业共性技术研发中心、产品试验基地、产品检测中心和科技信息网络等,为产品开发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撑。构建完善的专业化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其中,汽车产业要加强与国内外大型整车生产企业的战略合作,提高自主研究开发能力;轻工机械产业要加强与中国服装研究设计中心、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等国内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形成网络化的研发体系;建立服装信息网络中心,依托国家鞋类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温州皮革技术研究中心,提升鞋革业整体技术水平;在建立温州制笔、眼镜技术研究中心的基础上,创建若干面向行业和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中心。
2.培训服务。挖掘本地现有高教资源潜力,进一步优化职教资源,根据产业集群发展需求新建高校或设置相关专业。推进国际人才交流,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通过设立博士后流动站、产学研合作基地等形式,集聚创新创业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其中,在吉利中专的基础上组建台州汽车学院,在有关职校设立与汽车、摩托车制造,船舶修造等相关的各种专业;依托浙江省缝纫机质量检测中心,加强纺织机械的质量检测;以浙江理工大学、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为核心培养基地,建设若干专业特色鲜明的职业技术学校;依托现有高教、职教资源建立中国鞋都技术学院、温州服装学院等相关院校和专业,强化服装设计、服装工程、服装制作与工艺、服装表演、服装营销与管理等专业教育;依托椒江职校建立台州机械职业技术学院,并在温岭、玉环开办水泵、阀门等专业。
3.流通服务。建立以大型销售企业为骨干,专业市场、电子商务为支撑的国际营销网络,与国际大型采购商建立战略联盟,融入其供货体系。鼓励企业到境外设立销售窗口或在境外办厂,直接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实现产业扩张,逐步形成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的海外经贸网络,有效突破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充分依托沿海港口优势,完善集疏运体系,发展港口物流,建立重要原材料和能源的中转储运基地,为发展临港工业和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有力支撑。突出温州、台州两个中心城市的市场网络与商贸设施建设,形成辐射周边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