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的通知

  (二)建设方针。
  根据上述战略定位,产业带建设应坚持以下方针:
  1.强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产业素质和国际竞争能力,加快结构优化升级步伐,着力突破产品档次低、生产规模小、布局分散化的产业发展模式,着重发展高技术含量的终端产品、高附加值的轻工产品、高短缺度的原材料,引导企业走专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的发展路子。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块状特色经济水平,大力推进民资与外资融合,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依托中心城市进行专业化集聚发展的空间布局。依托港口、山区、海洋资源优势,培育新兴产业,重点发展临港工业、海洋产业和特色旅游业。
  2.强化产业和城镇集聚。把促进集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利用集聚效应。顺应国际产业分工专业化与地域分工集群化发展趋势,在现有块状特色经济基础上,强化专业协作与空间合理布局,整合提升各类园区,完善支撑功能平台,培育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顺应“城市区域化、区域城市化”的发展趋势,重点加快中心城市和中心城镇发展,着力培育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大都市区、都市区,构筑功能完善的温台沿海城市群,实现产业群与城镇群的互动发展。
  3.强化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快“温台模式”创新步伐,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通过制度、科技、管理、文化的全面创新,大力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培植集群优势,推进规模经营,加快传统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先进制造业、基础产业和新兴服务业转变。依托中心城市、产业集群的核心区块、核心企业,建立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研发中心、专业孵化器、风险投资机构,着力扶持各类专业化民营技术服务机构,逐步构建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4.强化支撑体系建设。立足区域可持续发展,突破发展瓶颈障碍,强化产业带建设的要素支撑和城市功能平台支撑。加快电源电网建设,合理拓展产业与城镇建设用地,加快区域性水源保护与引水工程建设,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大力发展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高等综合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一批产业带建设所需的专门人才。统一规划建设沿海城市群,合理确定各城市(镇)功能定位。通过实施一批高等级公路和港口岸线整合开发项目,提高城市群的对外快速连通能力;加强信息、给排水、防灾减灾等区域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和统一建设;发展金融、商贸、物流、会展、科技开发、市场中介、信息咨询等生产型服务业;培育民间商会、协会,建立健全民营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增强对产业发展的服务支撑。
  5.强化“五个统筹”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区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发展道路。努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发挥平原、山区和海岛的比较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相互促进的区域发展格局;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打造“平安温台”;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并举,内源增长与利用外资结合,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强化生态环境建设,使产业带成为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景观区域。
  (三)发展目标。
  在产业带建设上,确定“两步走”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到2010年,建成产业集群优势明显、生产力布局合理、科教支撑有力、生态环境优良,产业、城市、生态有机融合、特色鲜明的沿海产业带。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超过4500美元,实现全面小康。
  ——产业集群的国际分工地位及集聚优势进一步提升,基本形成以装备制造型产业集群、轻加工型产业集群为主体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其中,装备制造型产业集群的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轻加工型产业集群的销售收入超过4000亿元。
  ——区域城市化水平达到60%以上,城乡协调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形成以两大极核城市为主干、节点城市为辅助、连结众多中小城市、具有鲜明特色的温台沿海城市群。
  ——形成高效能、网络化、一体化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基础设施保障总体能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重要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进一步提高。区域能源综合利用率超过4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超过9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超过70%,森林覆盖率达到62%以上,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超过90%,重点园区通过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
  第二步,到2020年,建成集群优势显著、园区特色鲜明、科教发达、生态环境优美、国际经济分工地位进一步提高的我国沿海重要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建成中心城市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先进、大中小城市合理布局的现代化温台沿海城市群;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
  (四)产业带发展格局。
  产业带的发展格局是“一轴两群三带”。
  1.“一轴”。即以沿甬台温铁路、台温高速公路和沿海大通道三大交通干线为依托的区域发展主轴。推动轴线上城市(镇)、产业区、交通节点等的整体优化和协同发展,带动国际性产业集群和沿海城市群的形成,构造温台沿海地区整体发展的“主动脉”。
  2.“两群”。
  (1)优势显著的国际性产业集群。大力培育电气机械、交通运输设备、轻工机械等三大装备制造型产业集群,成为温台地区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支柱力量;改造提升服装服饰、日用小商品、工艺品家具、家用电器、通用机械、包装印刷等六大轻加工型产业集群,成为温台地区参与国内外经济竞争的基本力量。
  (2)功能完善的沿海城市群。进一步突出温州、台州中心城市地位,基本形成两大区域发展极核,逐步形成温州大都市区与台州都市区;进一步增强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提高中心城镇发展素质,形成组合有序、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的区域城镇体系;完善重点园区的城市服务功能,形成若干沿海现代化新城区。
  3.“三带”。
  (1)“金色产业带”。即以国际性产业集群为核心、沿海城市群为依托,形成沿甬台温铁路、台温高速公路和沿海大通道集聚发展的先进制造产业带;
  (2)“蓝色产业带”。即以临港工业、海产品精深加工、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为重点,形成以海岸带、主要岛屿、港区、沿海城镇为平台的海洋产业带;
  (3)“绿色产业带”。即以绿色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休闲观光旅游、生态型工业为重点,统筹城乡发展,形成以内陆山区小城市、中心镇为依托的生态型产业带。
  三、发展国际性产业集群
  把握国际产业梯度转移、科技成果产业化、三次产业互动融合进一步加快的发展趋势,遵循循环经济理念,发挥块状特色经济优势,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优势产业,适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重点地发展装备制造工业,加快建设市场占有率高、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国际性产业集群。主要是大力发展三大装备制造型产业集群,改造提升六大轻加工型产业集群,培育现代医药与保健食品产业、新型材料产业两大新兴产业,积极构筑产业服务体系。
  (一)大力发展特色装备制造型产业集群。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