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金衢丽地区生产力布局与产业带发展规划的通知

  (三)调整优化空间结构。
  按照减轻生态区人口负荷、优化空间结构的原则,把生态建设与推进城市化、下山脱贫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实施人口内聚外迁,逐步形成多点互动、点面融合的空间结构。
  1.推进人口内聚外迁。
  统筹生态区与产业带的人口与产业分布,统筹生态区城乡布局。坚持异地城市化与本地城市化结合,大力推进生态区人口内聚外迁,积极引导山区人口梯度转移,提高人口与产业空间集聚度。一方面促进生态区人口向产业带乃至金衢丽以外发达地区转移,从总体上减轻生态区的人口压力,促进产业带的集聚发展;另一方面优化生态区人口与产业布局,主要向生态区内县城和中心镇集聚,按照合理布局、适度规模、完善功能、配套设施的要求,加强重点城镇交通、水电、污染治理设施和文化教育、社会保障事业等的建设,提高城镇集聚和服务能力,缓解生态区面上的环境压力。
  2.形成多点互动、点面融合的空间格局。
  以县城、中心镇为主要经济增长点,集中布局人口和产业,使增长点成为绿色农产品的加工集散地、生态型工业的集聚发展地和生态旅游业的中心服务地,使增长点经济发展与生态空间保护有机结合,以点带面,点面融合,促进生态区协调发展。积极发展云和城关镇、开化城关镇、遂昌妙高、庆元松源、龙泉龙渊、景宁鹤溪、磐安安文、松阳西屏等县城,武义柳城、东阳巍山等省级中心镇和松古盆地、青田南部丘陵区、沿常山港丘陵地区、沿龙泉溪丘陵地区、磐安东北台地等地域条件较好的区域,重点开发磐安工业园区、开化经济开发区、景宁民族经济开发区、龙泉市太阳伞工业园区、遂昌金属制品特色工业园区、云和县木制玩具特色工业园区、庆元松源竹木业工业专业区等园区。加强丽(水)龙(泉)庆(元)、龙(游)丽(水)温(州)、黄(山)衢(州)南(平)等交通轴建设,促进点与点之间的互动发展。
  五、基础设施建设
  (一)综合运输网络与物流体系。
  以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和运行效率为重点,构筑以铁路为主通道、高速公路为主骨架、支线机场和水运为补充的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的内外联系通畅的综合运输网络和物流体系。
  1.提升铁路运输能力。
  近期重点实施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提升运力,远期规划建设上海至长沙高速客运专线,实行客货分流。改造金温铁路,提升铁路等级。规划建设九(江)景(德镇)衢(州)铁路、金台铁路,近期先建设衢常铁路。加强金甬和金(华)千(岛湖)黄(山)铁路建设必要性、可行性的研究论证。
  2.完善公路运输网络。
  以杭金衢和金丽温高速公路为主线,重点建设诸永、甬金、台缙、杭新景、黄衢南、龙丽温、临金、丽龙庆等高速公路,形成高效便捷、互联互通的区域性对外高速公路交通网络。结合现有国道、省道的改造,进一步完善金华、衢州、丽水三市内的快速通道系统,强化各县(市)之间及其与中心城市的联系,确保区域内重要的节点快速便捷地融入高速公路网。加快农村公路和风景区联络公路建设,提高通达率和铺装率。
  3.推进空港协调发展。
  依托高速公路网络快速便捷优势,充分利用杭州萧山机场与上海浦东机场等枢纽型空港,加强义乌、衢州等支线机场改造,积极纳入长三角航空运输体系,从更大区域范围寻求空港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4.加强航道综合治理。
  结合水利、防洪、水电梯级开发及航道整治等资源综合利用要求,加快内河航运建设。按四级航道标准,重点建设衢江(衢州——兰溪)和瓯江(丽水——温州)两条干线航道。衢州市形成以衢江干线航道为核心,衢州港、常山港、龙游港协同发展的“一江三港”总体格局。金华市结合航道疏浚整理,重点建设兰溪港,协调发展金华港等其它港口,形成“两干三支一库两港”总体格局。丽水市以提高瓯江干线航道通航能力为重点,形成以龙温瓯江干线,小溪沙湾至石溪、松荫溪西屏至大港头航道为核心,青田港、丽水港协同发展的“一干二支两港”的总体格局。
  5.构筑交通枢纽型、市场依托型物流体系。
  以交通枢纽型、市场依托型现代物流为重点,突出金华市区和义乌的枢纽地位,打造金华——杭州——上海、金华——义乌——东阳——宁波、金华——永康——丽水——温州、金华——衢州——上饶等四条物流走廊,加强其集疏运网络和配送中心的布局,通达港口,辐射全国。加快无水港、公共型保税仓库、大通关等软硬件建设。
  (二)水利和给排水工程。
  统筹考虑防洪、水源地、供水管网、污水处理、排水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形成配置合理、利用高效的区域性给排水体系。
  1.统筹实施水源地建设与防洪工程。
  加快区域防洪工程建设,建设钱塘江、瓯江等主要干支流防洪堤;加快开化密赛水库、金华画溪水库等城市防洪重点工程的前期工作;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金华九峰水库、常山芙蓉水库、龙游沐尘水库等重点水源地建设;加强龙游红船豆水库前期工作;适时推进武义石峡水库、浦江侯树岭水库、衢州寺桥水库、缙云好溪水利枢纽、龙泉安吉水库等水库及水利枢纽工程建设。
  2.分类推进城镇密集区和相对分散区供水建设。
  产业带内城镇分布密集区应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推进跨区供(引)水工程建设,实现区域水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乌溪江引水工程等已建水源工程的综合效益;积极开展沙金九一体化引供水工程、丽水玉溪引水工程、东阳梓溪引水工程等区域性供(引)水工程建设;加快完成金华市区、衢州市区、义乌市、永康市等重点城市供(引)水工程建设。生态区内城镇分布松散区采用分片集中供水方式,各自选择水源,形成若干个供水分区,部分中心城镇可推进局部城乡供水一体化,开展景宁三枝树引水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城市分质供水,加强对再生水的研究利用。
  3.加强重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按照分片收集、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共建共享的原则,结合流域河道整治、河网水环境治理和水源地保护,重点建设三市污水综合治理工程,强化重点区域、重点园区污水收集、集中处理和达标排放等措施,加快雨污分流系统、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一体化建设,减少二次污染,防止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直接进入河网,保持环境容量总体平衡。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