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以精深加工为方向,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保健食品,推进食品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农工贸一体化食品龙头企业,与生态农业互动发展。区域布局以金华市区、兰溪、义乌、武义为主。
电子产业。重点培育机电仪一体化、磁性材料、电子陶瓷、导电玻璃等电子材料和频率器件、汽车电子等新型特色电子产品,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区域布局以金华市区和东阳为主,将东阳横店建成国际性磁性材料产业基地。
建材产业。按照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要求,改造提升建材业,提高装备水平,淘汰落后工艺,重点发展日产4000吨以上新型干法回转窑水泥生产线,积极开发新型建材。区域布局以金华市区和兰溪为主。
此外,金华市还应抓住机遇,培育发展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新兴产业,力争形成若干战略性产业。
(2)衢州:重点建设六大特色制造业基地。
衢州市要大力提升资源加工水平,积极承接发达地区制造业转移,从严控制大运量、高污染项目,逐步形成若干特色制造业基地。
氟化工。以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自主知识产权的氟材料产品为重点,发挥综合优势,不断延伸产业链,形成比较完整的氟化工体系和门类,打造中国氟都。布局以衢州市区为重点。
新型干法水泥。以新型干法水泥为主体,拓展混凝土外加剂、碳酸钙粉体材料等产业领域,形成以新型干法水泥为特色的浙江建材产业制造基地之一。充分考虑运力和环境容量,重点在常山、衢江布局大型、特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严格控制在环境敏感区域附近新建水泥项目。
矿山机械。以矿山机械为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矿山、冶金、建筑、医用及大型风动机械,开发机电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形成工业用、医用及大型矿山机械制造为特色的机械制造基地。布局重点向衢州市区集中。
高档纸制品。重点发展专业用纸、特种用纸、高档生活用纸等特色产品,逐步向印刷制品、包装制品等方向拓展。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禁止高污染制浆造纸项目,加速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增强新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开发能力。布局向衢州市区、龙游集中,控制江山、常山、开化等地新建造纸项目。
输变电设备。重点发展高性能、智能化的高低压电器、高压电瓷、电力紧固件,开发高效节能变压器,加快特种电缆、电线的发展,培育成我省输配电设备的重要制造基地之一。布局以江山、衢州市区为主。
轻工制品。在发展来料加工的基础上,继续接受周边地区产业转移,发展五金制品加工、轴承、电光源零配件、家电零配件、服装主辅料生产、汽摩零配件等制造业。布局以衢州市区、江山、龙游为主。
此外,衢州市要继续发挥江山化工的规模与技术优势,巩固发展有机胺产品制造,积极承接发达地区污染少、效益好的新兴产业。
(3)丽水:积极培育五大特色制造业基地。
丽水市要主动接受温台地区和金华等地的产业辐射,在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培育以丽水中心城市为依托、工业园区为载体的特色制造业基地。
日用化工。以纳爱斯公司的洗涤系列产品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天然绿色为方向,加大培育扶持力度,继续发挥品牌效应,发展沐浴系列、洗涤系列、保健系列等日用化工产品。布局以丽水市区为主。
特种材料。以工业特种纸、巯基系列产品、特种工模具材料、纳米应用材料、钼化工产品等特种材料为重点,在专、精、尖、特的基础上,力争做大做强,提高研发与创新能力。布局以丽水市区和青田为主。
五金机电。大力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多功能、智能化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增加产品功能,抢占市场制高点。实施集群化规模发展,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和大企业集团,增强区域特色优势。布局以丽水市区、缙云和青田为主。
羽绒制鞋。引进温州羽绒制鞋产业,创新技术水平,改进工艺装备,提高产品品质,做大做长产业链;防治环境污染,引导企业集聚发展。布局以丽水市区和青田为主。
现代中医药。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运用生物制药、新型化工合成技术,发展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环境污染少的现代中医药,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层次。布局以丽水市区为主。
此外,丽水市应继续依托资源优势,挖掘传统产业潜力,发展食品加工、旅游商品制造等产业,并积极吸引外来企业投资创业。
2.服务业。
着力发展以国际商贸、现代物流、休闲旅游、文化产业等为主的服务业,与工业互动发展,推动产业带的形成和发展。
(1)国际商贸。以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为中心,加快建设集国际商品采购、会展、大宗货物仓储式交易、国际贸易服务、物流信息和认证检测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商贸旗舰,使其成为全球日用小商品、五金机械产品的价格形成与预测、信息集散、新产品研发与发布等方面的重要平台。
(2)现代物流。以交通枢纽型、市场依托型现代物流为重点,突出金华市区和义乌的枢纽地位,发挥衢州省际中心城市的物流节点作用,加强现有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加强与口岸、专业市场、产业园区相配套的物流设施建设,加强与上海、宁波、温州等沿海港口的合作,加强对安徽、江西、福建、湖北等周边省份的贸易和物流辐射,建成浙江省乃至我国重要的现代物流平台。
(3)休闲旅游。以双龙洞、仙都、江郎山、方岩、六洞山、仙华山、烂柯山——乌溪江、龙游石窟、南明山——东西岩、石门洞等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和衢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武义郭洞、俞源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为重点,打造一批精品休闲旅游产品,跨区域优化旅游线路布局,完善综合配套,探索建立区域旅游合作组织,建成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休闲旅游基地。
(4)文化产业。以文化娱乐、会展、广播影视、演艺戏曲、健身休闲、印刷出版发行、文化经纪等为重点,以金华市区、衢州市区、丽水市区、东阳、义乌、永康、浦江等为基地,充分利用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现有文化产业优势,建成浙江省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
3.现代农业。
加快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广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逐步推行工厂化生产和企业化管理,着重发展特色养殖业、花卉苗木、果品蔬菜、优质稻米等。
(1)奶牛养殖。大力开展奶牛规模化、标准化、清洁化饲养,积极推广牧草栽培、青贮技术和疾病综合防治技术,适度推进大型牧场和奶牛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实施奶牛品种改良工程,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大与国内外大型乳制品加工企业的合作。布局以金华市区、武义、兰溪为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