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建立完善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体系和工作机制。按照“早预警、早应对”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宁波市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工作预案,加快建立健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信息网络、预警体系、反馈系统、评议机制,以及相配套的信息库、数据库和专家库,加强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分析、评议与对经济影响程度的研究和控制,整体增强我市出口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
(六)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为工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1.积极引进培育一批高素质企业家。加快培育企业经营者市场,建立企业经营者人才库,建立健全职业经理人制度,努力引进一批外来经营者。拓宽培训渠道,不断提高企业家的综合素质;营造氛围、正确导向,创造有利于企业家成长和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充分调动企业家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2.积极引进培育一批高层次科技开发人才。在加强对现有人才的教育培训、用好现有科技人才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降低企业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成本,鼓励企业引进和聘请外来高科技人才,帮助企业进行创新活动。
3.积极培养一批高级产业技术工人。紧密结合我市培育和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广大企业培育和输送适合其需要的高级技术工人。
(七)整合财政扶持资金,为工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重要的政策手段
1.强化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将工业技改贴息资金、园区扶持资金、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资金和创新资金整合为工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在使用方向上逐步从扶持所有行业向扶持重点优势行业转变,从单纯扶持大企业向扶持大中小企业并举转变,从注重项目投资规模向更加注重项目的技术档次和设备先进程度转变,重点用于结构调整项目贴息,中小企业扶持,信息化项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技术创新、节能和清洁生产、国内招商引资、结构调整软课题研究等补助,以及必要的考核奖励,使之成为优化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
2.建立政府财政性投入资金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健全行政部门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评审和社会监督制度,进一步提高财政扶持资金的综合功效。
(八)建立指标体系,为工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科学的评价标准
按照科学的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本着速度与结构、效益、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的原则,制定科学的工业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工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